11月3日,中方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11月10日至2026年12月31日对瑞典免签,实现了中瑞关系某种意义上的破冰或者突破。那么,这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免签更近了一步吗? 中方这次对瑞典开免签,同时还把法国、德国、波兰这些早就享受免签的欧盟国家政策延长到了2026年底,等于把便利化的盘子又往大里扩了一圈。要知道,中欧之间的签证互免早有基础,2016年就开始对持外交护照的人实行申根区90天免签,现在不过是把这份便利从官方延伸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 瑞典能加入免签名单,本身就透着股示范效应。作为欧盟和北欧的重要角色,它的态度能撬动不少周边国家的想法。毕竟现在欧盟里已有一大半国家尝到了免签的甜头——算上瑞典,中方单方面免签的38国里,欧盟成员国就占了二十多个,像芬兰、丹麦这些北欧邻居早就加入了,如今瑞典跟上,等于北欧这一块的人员往来基本打通了。 欧盟内部虽不是铁板一块,各国签证政策还存在差异,比如去波兰办公务普通护照还得留指纹、准备户口本复印件,比利时更是要求长期签证提前交350欧元管理费。但架不住“邻居”们都尝到了甜头,免签带来的旅游、商务人流肉眼可见地涨,谁也不想眼睁睁看着好处被别人分走。之前中方刚对法德免签时,就有不少欧盟国家私下打听谈判进度,现在瑞典加入,等于给这股需求又添了把火。 更关键的是,中方这步棋踩在了欧盟的“利益点”上。欧盟现在正琢磨怎么加强和中国的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是最基础的门槛。想想看,商人谈生意不用再花半个月等签证,游客说走就走能带动消费,这些实打实的好处,比任何外交辞令都管用。 2016年的外交护照互免已经试出了水,现在普通护照的便利化跟进,等于把双方民间交流的通道彻底打开。 当然,欧盟要实现整体对华免签,还得走内部协调的流程,毕竟申根区的签证政策需要成员国之间达成共识。但从2016年到现在,从外交护照到普通护照,从少数国家到二十多个成员国,这个步子确实在一步步往前迈。瑞典的加入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这串进程里的新节点,它会让更多欧盟国家意识到,便利化不是单方面的恩惠,而是双赢的选择。 所以说,这事儿不光是中瑞关系的突破,更像是给欧盟对华免签进程踩了一脚油门。虽然还没到终点,但沿途的路标越来越清晰,照这个节奏走下去,欧盟整体免签的日子确实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