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

木槿论事 2025-11-03 18:58:35

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10月底,路透社丢出一条炸雷——荷兰提前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比原计划早了很多,这一下,整个全球半导体圈都炸锅了。   按理说,这事应该只是针对顶尖的EUV设备,可荷兰这回直接把刀伸到了中端,把14纳米以下的DUV设备也拉进了管制清单。   要知道,ASML那几款最常用的1970i、1980i光刻机,全都要申请许可才能卖,审批周期足足拉长到90天。   更绝的是,连测量仪器、光刻软件、售后维修也全进了“管控范围”,一句“防止技术被军用化”,成了卡脖子的万能理由。   这下麻烦大了,原本正在扩产的晶圆厂,突然发现设备批不下来,维修件也得排队审批,车间停着,订单堆着,计划表全得重写。   ASML的客户急得团团转,而ASML自己也憋屈得很:卖机器得看政府脸色,批得慢就要赔,批太快又怕被美国找麻烦。   荷兰政府嘴上说是“防止技术军用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事的影子是美国,华盛顿从去年就开始逼盟友“统一标准”,从EUV的顶端管制一路往下延伸到DUV,把半导体制造链拆成一根根线绳,一根一根地掐。   10月中,美国国会刚发报告指责ASML“助力中国军工”,荷兰就立刻行动,连日本也马上跟进,把上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黑名单。   美、日、荷三国这回真成了技术封锁的铁三角。   问题是,这把刀看似砍向中国,实际上戳到了荷兰自己的命门,ASML靠中国市场吃饭,中国订单占它营收的四成以上。   少了这块蛋糕,全年少赚上百亿欧元,而且它造机器离不开中国稀土——高纯磁体、抛光材料、激光器件都得从中国进口。   而中国的稀土出口新规卡得更狠,只要产品里含0.1%的中国稀土,都得重新审批,ASML手里的稀土库存撑不了两个月,再拖下去,不光卖不出机器,连自家产线都得停。   眼看局势不妙,ASML开始想法子自救,它推出一款新机型NX2000,参数刚好卡在管制线边缘,客户只要再掏点钱升级软件,就能照样做7纳米芯片。   它还在苏州建服务中心、囤零部件,试图缩短维修周期,免得被审批拖死,可问题是,上游原料在中国手里,想绕也绕不开。   荷兰国内的供应商更是急得跳脚,那些给ASML供货的中小企业靠中国市场吃饭,如今一刀切断,上万人的饭碗都悬着,议会里吵成一团,有人骂政府“替美国打工”,也有人喊要重新评估出口政策。   德国蔡司公司干脆公开表态,要继续给中国供货——理由很现实,四成订单来自中国,断供就等死。   管制一落地,连锁反应随之爆发。   欧洲几家晶圆厂因为备件批不下来,被迫停机维修,而氧化镝价格也翻了两倍,电动车成本每辆涨了近千欧元,欧洲这头喊着封锁中国,那头又得低头申请稀土进口批文。   而中国这边的节奏却越跑越顺。   上海微电子的国产28纳米光刻机顺利量产,良率超过90%,成本只有ASML的三分之一;中科院全固态DUV光源项目进展顺利,不用稀有气体,能耗还降一半,14纳米制程的设备也在补位,中微、北方华创、南大光电形成工艺闭环,国产替代的速度超乎预期。   外界原以为封锁能让中国“慢下来”,结果却逼出了“换道超车”,有人调侃,这场封锁反而成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压力测试”,越压越强。   ASML断供越狠,中国自主化越快。   到了这一步,美国和荷兰该明白一个道理了:全球化的产业链,不是谁想掐就能掐的,ASML的设备要用中国稀土、德国镜片、美国软件,谁都离不开谁。   现在的局面,是荷兰自己掘坑自己跳——想卡别人脖子,却被卡了供应链;想当美国的马前卒,却发现市场早被反噬。   而美国原本想借盟友完成“技术铁幕”,结果自己也被反噬,半导体供应周期拉长,芯片成本上升,英特尔的制程进度再次延后。   日本那边也尴尬,光刻胶、硅晶圆对华出口骤减,自家设备厂利润暴,。一个全球产业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切割,受伤的绝不是一方。   真正的赢家是谁?显然不是靠禁令维持优势的国家,而是能在封锁中自我突破的那一方。   中国芯片产业已经进入“能上机、敢上量”的新阶段,半导体的命脉,终于不再握在别人手里。   等到国产光刻机全面铺开、稀土阀门掌控在自己手中,那所谓的“芯片铁幕”,只会变成中国产业升级的垫脚石。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木槿论事

木槿论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