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的馒头与分红:王宏斌用四十年证明“毛主席道路”能圆共同富裕梦

可爱卡梅伦 2025-11-03 13:58:12

南街村党委书记王宏斌说:我们只有走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四个字,听起来像口号,可在南街村,它更像一日三餐的味道:热腾腾的馒头、香喷喷的胡辣汤,还有月底分红时存折上多出来的数字。王宏斌把这话挂在嘴边三十多年,有人笑他“老派”,他却拍着桌子回:“老派?老百姓就认这个!” 1981年,包产到户的风吹到河南临颍,周边村子纷纷把拖拉机拆了分零件,把土地切成豆腐块。南街村却反着来:土地集体种、拖拉机集体开、面粉厂集体建。王宏斌带着村干部,连夜把“分地”改成“合地”,把“单干”改成“抱团”。村民嘀咕:“这不回到大锅饭了?”他咧嘴一笑:“大锅饭咋了?只要锅里肉多,谁还嫌碗大?” 事实证明,锅里的肉真多了。集体种的小麦,统一买种子、统一施肥,亩产比周边高出一截;集体建的面粉厂,机器一转,票子哗哗流进村账;后来添的方便面厂、啤酒厂、调味品厂,像下饺子一样往锅里跳。村民领工资、分红利,年底还有“十三薪”,连孩子上幼儿园都免费。外村人眼红:“南街村是不是挖到金矿了?”王宏斌摇头:“金矿没有,金山有一个——毛主席留下的集体经济。” 当然,弯路也走过。1990年代,村办工厂扩张太快,资金链差点断,银行催债,村民心慌。王宏斌把大家拉到毛主席像前,开了个“诉苦会”:“当年打游击,缺枪少粮都熬过来了,现在怕啥?”他带头降工资,干部一律减半,工人轮岗不裁员,硬是把窟窿堵上。有年轻人嘀咕:“降工资太狠了吧?”他瞪眼:“降工资比降人格强!”后来,工厂扭亏为盈,村民的工资又涨回来,大家才服气:集体这棵大树,风雨来了能挡,太阳出来了能遮。 王宏斌的“老派”,还体现在细节上。村里至今挂着毛主席像,广播里放的是《东方红》,村委办公楼走廊里,贴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有人调侃:“王书记,您这装修风格,是不是太‘复古’了?”他笑:“复古?这叫不忘初心!毛主席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啥时候过时了?” 外界对南街村的争议,从来没停过。有人说“吃大锅饭养懒汉”,王宏斌直接甩数据:村民人均年收入6万,比全国农村平均水平高出一截;有人说“集体压制个人”,他带人参观村民别墅:统一规划、统一供暖、统一装修,连窗帘颜色都能投票选。他总结一句话:“集体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是人人有份、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我曾在南街村住过三天。清晨六点,广播响起《东方红》,村民骑着电动车去工厂,孩子背着免费书包去上学,老人在免费食堂喝粥啃馒头。傍晚,广场上跳广场舞,音乐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我随口问一位大妈:“您觉得这样的生活咋样?”大妈笑得眼睛眯成缝:“咋样?馒头随便吃,看病能报销,月底还能领钱,你说咋样?” 临走前,我见到王宏斌。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脚上是胶鞋,手里拎着村民送的旱烟袋。我问他:“南街村模式能复制吗?”他吐出一口烟:“复制?得先复制心!心里装着老百姓,办法总比困难多;心里只装着自己,金山也能吃空。”说完,他转身去食堂,和村民一起排队打饭,背影瘦削,却像一棵不老松,扎根在南街村的土地上。 —— 有人把南街村说成“乌托邦”,我却觉得,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共同富裕”最朴素的模样:不是口号,是馒头;不是文件,是分红;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是村民脸上实实在在的笑。王宏斌的“毛主席道路”,说到底,就是一条“把老百姓放在心坎上”的路。这条路,南街村走了四十年,走得磕磕绊绊,却走得踏实坚定。 当然,它不是万能钥匙,也复制不了全国。但至少证明: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只要肯下笨功夫,就能把“共同富裕”从标语变成炊烟,从文件变成饭香。这,或许就是南街村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