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2日报道:“安世中国星期日(11月2日)凌晨发公告称,荷兰安世半导体单方面决定自2025年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ATGD)供应芯片。目前公司库存充足,能够满足客户至年底乃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 他们还狠狠怼了回去,说荷兰总部那边所谓的“当地管理层没按合同付款”纯粹是瞎扯,反而是荷兰那边欠着东莞工厂足足10个亿的货款呢!他们觉得这是荷兰总部某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公司利益之上,严重不负责。 这事儿吧,根子还得从九月底说起。荷兰政府突然甩出一纸部长令,引用了个冷战时期的老法律,说什么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直接把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运营给冻结了,还把闻泰科技派去的CEO给撸了,硬塞进去一个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这不就等于把中资股东的控制权给夺了吗。 更巧的是,美国那边同一天也出台了新规,把出口管制范围扩大到了像闻泰科技这样的实体名单企业的子公司身上。这时间点卡得这么准,明眼人一看就觉得不简单,背后地缘政治的味儿太冲了。 荷兰政府这么一搞,安世半导体内部可就彻底乱套了,简直成了“一个公司,两个朝廷”。荷兰总部和中国分公司直接杠上了。 荷兰总部那边甚至警告客户,说没法保证中国工厂生产芯片的质量了,让大家别买。安世中国这边也不是好惹的,立马强硬回应,说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地盘上不好使,他们之前还发公开信让员工只听中国公司的指挥,甚至承诺工资奖金照发,跟荷兰总部划清了界限。 这场控制权争夺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芯片供应快跟不上了。安世半导体在汽车芯片领域分量太重了,欧洲那些大车企像大众、宝马、奔驰都指望着它呢。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拉响了警报,说车企的芯片库存也就够撑几周的,再没货生产线就得停摆。 大众汽车已经扛不住,暂停了部分工厂的生产。这风波还吹到了日本,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担心会对他们的全球生产造成严重打击。 压力也直接给到了生产一线。有记者十月下旬去东莞工厂看了看,发现长假结束后工厂就开始限制出货了,仓库里货堆得老高就是运不出去,好多客户和贸易商大老远跑过来想提货都干着急。 因为原材料供应开始紧张,工厂甚至计划让部分岗位“上四休三”来应对。东莞工厂可是承担了安世全球约70%的封装任务,它这边一卡壳,影响的是全世界。 面对这种局面,安世中国这边也在想办法自救,喊出了要“独立自救”,加紧拉通国内的供应链来保障对国内客户的供应。 他们公告里也说了,已经启动了多套预案,正在加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争取明年就能无缝衔接上客户的需求。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和晶圆制造环节主要都在欧洲,想把供应链真正“中国化”,光靠封装测试不行,得把设计和制造这些核心环节也弄回来,这里头技术转移、客户重新认证都是大山,短期内想翻过去不容易。 中国政府这边也没闲着。商务部在10月4日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出口管制,禁止其中国工厂出口特定芯片和组件,这既是反制,也是一种谈判筹码。 不过商务部发言人后来也说了,理解全球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欢迎遇到实际困难的企业来申请豁免,算是留下了一个沟通解决的窗口。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和荷兰经济大臣通了电话,强调荷方这么做严重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稳定,希望他们能尽快妥善解决。 所以你看,安世半导体这场风波早就不单单是一家公司内部的矛盾了。它牵扯到中美欧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直接掐住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命脉,也再次给咱们敲响了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警钟。 安世中国虽然嘴上说库存充足,信心满满,但前面要趟的雷还真不少。最终这局棋怎么解,恐怕不光取决于商场上的较量,还得看更高层面的对话和妥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