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曝“美军将在南海进行武力展示”,在南海摔了飞机,必须“找回场子”?   据美

史鉴奇谈 2025-11-02 17:07:18

美媒曝“美军将在南海进行武力展示”,在南海摔了飞机,必须“找回场子”?   据美国CBS新闻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本周,美军印太司令部悄悄下令,要在南海进行一场“武力展示”行动。目前还不清楚这场行动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在南海的哪个地方进行,甚至不排除行动会在开始前的最后一刻取消,不过报道称,美军的初步计划是,使用“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向黄岩岛附近海域发射远程导弹。   摔飞机这事儿,对美军来说可不是小事。MH-60R直升机和F/A-18F战斗机接连栽进南海,是严重的A级事故。   特朗普总统随口解释说是“燃油质量不好”,这说法虽然给事件增添了戏剧性,却很难完全让人信服。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似乎成了美军在南海行动的一个“魔咒”缩影。往前数几年,2017年有驱逐舰接连撞船,2021年有“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山”,2022年“卡尔·文森”号航母的F-35C舰载机也坠了海。   这些事故密集发生在南海,恐怕不能简单归咎于运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点出的关键更值得深思:美方频繁派遣军舰军机到南海炫耀武力,才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的根源。   南海和美国本土相隔上万公里,美军舰机长期劳师远征,高强度部署,人员和装备都疲于奔命,不出问题反倒奇怪了。   这种“秀肌肉”秀到摔跟头的尴尬,某种程度上正是美军在南海过度扩张、力不从心的真实写照。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武力展示”的计划,听起来就更像是一种强行挽尊的姿态。然而,这种试图通过展示强硬来掩盖战略被动的做法,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美军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已经足够强大,根据北京某智库的报告,光是2024年,美国航母打击群就八次进入南海,大型侦察机抵近侦察约1000架次,攻击型核潜艇也常年在该区域游弋。军事资源的使用似乎快触顶了。   再增加一场“武力展示”,除了进一步加剧地区的紧张氛围,很难看出能带来什么新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如果行动地点真的指向黄岩岛附近,其挑衅意味将非常强烈,无异于在地区安全的敏感神经上又撩拨了一把。   美军如此执着于在南海“刷存在感”,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系其主导地位。这几年,美国明显加强了与菲律宾等地区的军事协作。   不仅向菲律宾新增开放了军事基地,还部署了像“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样的进攻性武器。   美菲之间的联合军演也愈发频繁,如“肩并肩”、“海上战士合作”和“萨马萨马”等,规模扩大,实战针对性也越来越强。   美国试图通过这种“小多边”的军事合作模式,拉拢更多域外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介入南海事务,从而对中国形成牵制。   但这种方式冲击了东盟在地区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反而加剧了地缘政治竞争,甚至推高了“新冷战”的风险。   不过,美国的这套做法在地区内响应有限,甚至遭遇了不少阻力。很多东南亚国家明确表示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就曾公开表态,称马来西亚是美国的伙伴,但美国不应阻止他们与中国这个重要邻国保持友好关系。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导人也表达过类似立场。这充分说明,地区国家普遍认同挑动对抗是危险歧途,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美国如果一味强行推动阵营对立,只会让自己在地区更加孤立。   实际上,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域内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一直倡导并践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大局的稳定。   相比之下,美国作为域外国家,不断将军事资产投入南海,其行动在国际法上也存在争议。   有研究指出,美军在和平时期于他国周边水域进行如此高频度的抵近侦察和针对性演习,本身就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和平原则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和平利用海洋”的精神。   回过头来看,美军计划中的这场“武力展示”,无论最终是否实施,其象征意义都大于实际效果。它更像是在自身接连遭遇挫折后,为了维护面子而进行的一种情绪化表演。   摔飞机的事故已经暴露了美军在南海长期维持高强度军事存在的力不从心。如果再不反思其霸权思维和过度军事化的行为模式,执意要通过更危险的举动来“找回场子”,那恐怕不仅找不回面子,还可能给整个地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南海不需要更多的“武力秀”,需要的是务实合作与真诚对话。美国若真心关注地区稳定,就该多听听域内国家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武力,继续做那个“南海安全风险制造者”。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