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风波:中国反制荷兰的“精准连环棋” 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冷战时期法律,以“经济安全”为由冻结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99%股权、驱逐中方管理层的举动,犹如一块巨石砸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但这场看似占据主动的“接管”,很快在中方的精准反制下陷入被动,三道“杀手锏”层层递进,重塑了产业链话语权格局。 第一道棋:锁死核心产能的出口阀门 荷兰或许忘了,安世半导体70%的制造产能集中在中国东莞、张家港工厂,核心的封装测试环节更是牢牢扎根中国土壤。10月4日,中国商务部迅速出手,对安世中国子公司实施出口管制,直接禁止其特定半导体成品组件出口境外。这一禁令精准锁定了占安世营收60%的功率二极管、MOSFET等关键器件——这些部件正是欧洲汽车业电控系统的“心脏”,欧洲15%的电动车产量都依赖其供应。 东莞工厂的出口通道一关闭,全球供应链瞬间“卡壳”。大众、宝马等车企的生产计划被打乱,更换供应商需三到五个月的测试认证周期,生产线停摆一天损失就达上百万美元。荷兰托管的总部成了“空壳”,手里握着股权却拿不出成品,昔日的利润源转眼变成烫手山芋。 第二道棋:立下供货的“三条硬规矩” 当月23日,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的同时,抛出三条颠覆格局的规则,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其一,供货优先保障国内需求,对欧洲客户直接对接,绕开荷兰总部,让其彻底丧失销售渠道控制权;其二,所有交易改用人民币结算,打破长期以来的欧元主导惯例;其三,订单与生产全由中国子公司自主掌控,总部无权干涉。 更狠的是,中方明确表态: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中方负责人职务不变、员工薪资照发。这一下,荷兰所谓的“托管权”成了纸上谈兵,中国子公司从“生产车间”摇身变为“决策核心”。 第三道棋:掐住稀土的“产业命脉” 中方的反制早已超越单一企业层面,直抵荷兰高科技产业的“命门”——稀土。10月9日,中国海关总署加强稀土出口审查,划定了堪称“杀手锏”的标准:只要货物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无论产地与品牌,出口均需申请许可证。 这招精准击中荷兰阿斯麦光刻机的软肋。其高端EUV光刻机所需的高纯度氟化钇、掺镝钕铁硼磁体等核心材料,93%的制造产能和90%的分离加工能力都在中国,单台设备稀土磁体用量超10公斤。阿斯麦CEO坦言,中国市场贡献42%的营收,若供应受限,2026年销售将显著下滑。稀土这张牌,让荷兰政府不得不重新掂量“安全与经济”的平衡。 短短一个月,局势彻底反转。荷兰经济部长从强硬表态转为主动求谈,直言“需平衡安全与经济影响”。这场风波证明,在全球产业链中,真正的话语权不在纸面股权,而在核心制造、关键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掌控力。中国的反制没有“大水漫灌”,却以“精准点射”让规则破坏者付出了代价。
安世半导体风波:中国反制荷兰的“精准连环棋” 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援引
观音山人
2025-11-02 11:24: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