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正式宣布 10月31日路透社刚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不光直接禁了ASML向咱们出口DUV设备,管制范围还又扩大了,连敏感领域的新合作都一刀切禁止 这次的新规比之前传出的消息更狠。不只是 ASML 的中阶机型 1970i、1980i 被纳入许可证管制,连 14 纳米以上制程的设备都全面锁死,审批周期直接拉长到 90 天。 更让人意外的是,测量设备、计算光刻软件这些配套技术也没能幸免,全都被划进了管制清单。官方说法是 “防军事用途”,但从头到尾没拿出过半点实在证据。 最先慌的是荷兰自己的企业。 ASML 的股价当天就暴跌 8.2%,谁都清楚中国市场的分量 —— 这里占了 ASML 全球 DUV 销量的 35%,2024 年对华营收更是占到总营收的 28%,近九成都是靠 DUV 设备撑起来的。 有分析师算过账,要是真丢了中国客户,ASML2025 年的营收可能要锐减 12%。 荷兰本土的产业链更经不起折腾。全国 12 万半导体从业者里,五分之一的岗位都依赖对华贸易,很多供应商的对华销售额占比超过 20%。 消息一出,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已经开始发愁,要是合作真断了,裁员潮恐怕很快就要来。 ASML 显然不想坐以待毙。 就在新规落地当天,有消息说他们悄悄推出了新款 NX2000 机型,稍微调一下参数就能符合管制标准,客户花 800 万美元适配一下,就能用来量产 7 纳米芯片,等于绕开了禁令的限制。 他们还在苏州加急建技术服务中心,囤了 5 亿美元的零部件,把设备维修周期从 45 天压缩到 15 天,摆明了要跟政策硬刚。 这背后藏着最现实的利益考量。 中国占了全球 38% 的半导体市场份额,中低端芯片需求更是占了 70%,这么大块蛋糕没人舍得放弃。 ASML 之前就多次公开反对禁令,CEO 不止一次说过 “技术封锁只会倒逼对手加速自研”,现在的行动算是把这话落到了实处。 更有意思的是另一边的反制。最新的稀土管制新规里明确提到,含 0.1% 中国稀土的产品出口就需要许可证,而光刻机的核心部件恰恰离不开稀土。 这一下等于掐住了荷兰半导体产业的 “七寸”,禁令的反噬很快就要显现。 现在行业里都在猜,这场博弈最后会怎么收场。 荷兰政府硬着头皮跟风施压,受伤的却是自家企业;ASML 一边应付政策,一边偷偷留后路;我们这边则在加速自研脚步。 说到底,技术竞争从来不是靠封锁能赢的。 荷兰这步看似强硬的棋,反而可能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你觉得,ASML 的 “曲线突围” 能奏效吗?咱们的自研之路又会迎来哪些新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