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朱元璋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这时,年仅3岁的宝庆公主和母亲张美人前来

熹然说历史 2025-11-01 22:53:48

1398年,朱元璋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这时,年仅3岁的宝庆公主和母亲张美人前来探望,他问宝庆公主:孩子,你说父皇的病,还能好吗?不曾想宝庆公主的回答,竟让张美人成为在朱元璋死后唯一幸存的女人! 洪武三十一年,病榻上的朱元璋下令后宫妃嫔全部殉葬。恐惧笼罩着整个皇宫,年轻的张美人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可就在此时,三岁的小女儿宝庆公主说了一句话,竟让这位铁血帝王改变了主意。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1328年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一个赤贫家庭,原名朱重八。十七岁那年,父母兄长在半个月内因瘟疫相继去世,他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还被地主呵斥驱赶。这段屈辱经历让他刻骨铭心。后来出家做和尚,寺庙散粥后又四处乞讨,吃尽了人间苦头。二十五岁时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和果断手腕,从一个讨饭的和尚一路打拼,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登基后的朱元璋勤政爱民,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可他疑心极重,对功臣毫不留情。胡惟庸案、蓝玉案接连爆发,株连数万人丧命。这位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深知权力的重要,用铁腕手段维护着皇权。 洪武二十八年,67岁的朱元璋得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宝庆公主,生母是后宫中地位不高的张美人。这个老来得女让朱元璋很是欢喜,小公主天真可爱,成了他晚年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张美人在后宫排名第六等,远不如那些贵妃。她本想通过生育提升地位,可生下的是女儿,在重男轻女的古代,这并不能给她带来多少保障。 1398年春天,七十二岁的朱元璋病重不起。这个历经无数战场厮杀的铁血帝王,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按照他一贯的作风,他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让后宫所有妃嫔殉葬。根据明人毛奇龄的记载,共有四十六名嫔妃陪葬,另外还有十几名宫女。 这道命令一出,整个后宫陷入恐慌。那些年轻的妃嫔们哭声震天,可没人敢违抗。张美人知道,以自己的地位,肯定逃不过这一劫。明朝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只有被封为贵妃、生过儿子且儿子被封王的,或者娘家有功勋的才可能恩免,其余的都得殉葬。张美人哪一条都不符合。 民间流传的故事说,三岁的宝庆公主被母亲带去探望父皇。小女孩不懂什么是生死,只是担心好几天没见到父皇了。朱元璋看着女儿天真的小脸,问她觉得父皇的病能不能好。小公主认真地回答说父皇一定会好的,还说自己生病时母亲给喂药就好了。这番天真的话语打动了朱元璋,让他想到如果张美人也殉葬了,这个三岁的孩子该怎么办。于是他特别下旨,让张美人免于殉葬,留下来抚养女儿。 听起来很温情对不对?但真实的历史可能并非如此。《明太宗实录》明确记载:“太祖皇帝第十六女也,生而太祖崩,母张氏亦卒”。这段官方记载清楚地说明,朱元璋去世后,张美人也随之去世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在朱元璋去世后不久就死了,除了殉葬还能有什么原因? 所以真相很可能是,张美人最终还是没能逃过殉葬的命运。那些流传的温情故事,更多是后人的美好想象。在那个残酷的制度面前,即便是皇帝最疼爱的小女儿,也救不了母亲的命。 三岁的宝庆公主成了孤儿。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靖难之役后,朱棣在西宫找到了宝庆公主,命徐皇后照顾她如同亲生女儿。小公主在徐皇后的抚养下长大,性情温顺贤淑。 永乐十一年,十九岁的宝庆公主嫁给了千户赵辉。赵辉是朱棣某天经过金川门时看中的,这人长得英俊,父亲曾征讨安南时阵亡。因为朱棣格外疼爱这个妹妹,公主出嫁时的嫁妆是其他公主的好几倍,还让皇太子朱高炽亲自送她到驸马府。 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赵辉起初还算规矩,时间长了就原形毕露。他不仅在外纳妾,生活奢靡,还有一些变态的特殊癖好。宝庆公主性格温和,不愿向兄长诉苦,只能默默忍受。这样压抑的日子过了二十年,宣德八年,三十九岁的宝庆公主病逝。 公主去世后,赵辉如释重负。他开始肆无忌惮地享乐,姬妾多达上百人,生活极尽奢华。这个人活了八十一岁,历经九朝皇帝,比妻子多活了四十多年。成化十四年赵辉去世时,当朝皇帝论辈分要叫他”姑高祖父”,礼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丧事。 2008年,考古人员在南京板桥发现了宝庆公主的墓,墓已被盗,只剩下刻着”宝庆大长公主圹志”的墓志。这位在传说中用童言救了母亲的小公主,实际上可能根本没能救下母亲。她自己的一生也充满坎坷,最终郁郁而终。 历史就是这么残酷。那个血腥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除。在此之前,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成了这个制度的牺牲品。 关于张美人是否真的幸免,史学界至今有争议。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可信?一个三岁孩子的话真能改变铁血帝王的决定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0 阅读:6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