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的局势对乌军急剧恶化,于是乌军正试图在红军城东北的格里希诺附近建立新的防线,以延缓俄军的推进。据最新消息,乌军指挥部正在格里希诺地区集结所有可用兵力,试图建立一个能够阻挡俄军的全新的强大防御中心。包括乌克兰国民近卫军部队、警察营、工程兵部队和其他作战部队已在格里希诺被发现。此外,少量乌军特种部队也已在格里希诺部署到位。 乌军这回的算盘是打造一个超级坚固的防御枢纽。他们把压箱底的家伙都搬出来了,乌克兰国民近卫军的部队、负责后方秩序的警察营,还有关键的专业工程兵部队全都拉上来了。 这些工程兵可不是来打仗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疯狂挖战壕、布置障碍物,想把格里希诺变成一个难啃的刺猬。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乌军特种部队的小股单位也已经悄悄就位。 这些精锐士兵不会去守固定阵地,他们的任务是潜伏起来,搞侦察、打冷枪,专门袭击俄军指挥员或后勤车辆,用这种手段拖延俄军主力部队的进攻节奏。 乌军这么拼命是有原因的。格里希诺的地理位置太要命了,它卡在红军城通往西北方向的重要交通线上。 如果这里再丢了,俄军拿下红军城后就能几乎毫无阻碍地向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些更核心的城市群推进。 那可是乌军在顿巴斯地区最后的重要防御区域了。所以乌军接到的死命令很可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在格里希诺拖住俄军,为后方调整布防争取宝贵时间。 但想守住这里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乌军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人手严重不足。前线的士兵损失太快了,光是过去一天就有高达一千多人的伤亡报告。 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里很多是新兵,战斗经验和配合都很成问题。而且防御工事的修建进度也远远跟不上。 虽然乌克兰政府已经投了近十亿欧元修工事,但前线的实际情况却很糟糕,战壕位置不合理,反坦克的水泥墩“龙牙”也经常没能及时布置到位。很多最前线的士兵还是得在炮火下自己用铁锹挖掩体,这仗打得相当被动。 俄军可不会给乌军喘气的机会。他们现在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正利用兵力和火力的巨大优势双线出击,一边继续猛攻红军城,一边已经派出部队从红军城西侧北上,直接威胁格里希诺的侧翼。 俄军的战术非常明确,就是不停顿地连续进攻,不让乌军有任何稳定防线的机会。他们的无人机在天上24小时盘旋,引导炮火和滑翔炸弹精确打击乌军任何可疑的集结点。这种高压态势让乌军调动和补给变得异常困难。 后勤补给是乌军另一个致命弱点。俄军持续打击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和交通枢纽,特别是铁路电气化系统被大量破坏,导致乌军依赖的电力机车几乎瘫痪。 这使乌军向前线运输弹药、食物和增援的效率大打折扣。格里希诺防线即便建成了,如果后勤线路被切断,守军也坚持不了多久。 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现在压力山大。他手里能打的牌越来越少,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把后方原本就紧张的预备队零散地填到各个危急的前线,这导致整条防线到处都显得脆弱。 西方的军事援助虽然嘴上没停,但实际送达前线的速度和数量已经大不如前,特别是美国的援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把压力都甩给了欧洲盟友。而欧洲自身的军工产能又跟不上,援助流程复杂缓慢,远水难解近渴。 格里希诺这场防御战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整个顿巴斯战局的走向。如果乌军能在这里稳住,哪怕只是坚守几周,都能为后方组织第二、第三道防线赢得关键时间,也能在未来的谈判中保留一点筹码。 但如果这条新防线像红军城那样迅速崩溃,俄军将打开通往斯拉维扬斯克的门户,乌军在顿巴斯的核心防御区将面临被分割包围的巨大风险。 眼下格里希诺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进行残酷的争夺。乌军士兵依托残破的建筑物和仓促挖就的战壕进行抵抗,俄军则依靠强大的火力一步步蚕食。 这场战役已经成为双方意志和资源的极限考验。乌军指望用“城市堡垒”战术消耗俄军,而俄军则试图通过连续突击彻底耗尽乌军本已见底的防御能力。格里希诺这座小镇的命运,很可能决定2025年晚些时候顿巴斯战场的最终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