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与韩国在造船领域展开合作,核心目的是振兴

史鉴奇谈 2025-11-01 14:07:11

10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与韩国在造船领域展开合作,核心目的是振兴美国造船业。他表示,美国造船业曾在产能与技术上全球领先,如今产能仅维持在2003年水平,造船成本更是亚洲国家的5倍,且造船厂军舰维修能力不足,大量军舰等待维修,希望通过合作实现双赢。   美国造船业确实经历过辉煌岁月。二战期间,美国创造了惊人的造船纪录,几乎每天都能下水新船。但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逐渐“脱实向虚”,制造业地位被金融和科技取代,造船业随之萎缩。如今,美国在全球商用造船市场的份额还不到0.1%,远远落后于中国和韩国。   目前美国造船业面临多重困境。最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得离谱。在美国建造一艘船的花销大约是在亚洲造船厂的五倍。例如,费城造船厂为美森航运建造的三艘小型集装箱船,每艘造价高达3.33亿美元,而中国船厂建造同类船舶成本仅需5500万美元。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美国制造的船舶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美国海军舰艇的建造和维护情况也不容乐观。几乎所有大型造船项目都出现严重延误。“星座”级护卫舰的交付时间比原计划晚了整整三年。“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首艇服役时间也推迟了至少一年。现役舰艇的维修保养更是排起了长队。美国海军发现所有能够容纳航母的本土船坞都被占用,“杜鲁门”号航母如果要想入坞进行全面检查,需要等待足足两年。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很深。美国造船业面临熟练工人严重短缺的困境。现有造船工人平均年龄已达52岁,年轻从业者占比不足15%。同时,产业链条残缺不全。超过60%的核心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能够建造航母的船厂全美仅剩一家。再加上基础设施老化以及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美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韩国看准了美国的急切需求。作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强国,韩国提出了名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合作项目,简称MASGA。这一命名巧妙地呼应了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政治口号。今年7月的美韩关税谈判中,韩方代表甚至准备了印有MASGA字样的红色棒球帽作为礼物,显然是有备而来。   韩国的合作提议包括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两国造船合作,并帮助培训美国工人。韩华集团已经收购了费城造船厂,并计划投资5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希望将船厂的年产量从不到两艘增加到20艘。韩国现代重工还获得了为美国海军补给舰“艾伦·谢泼德”号进行维修保养的订单,这被视为MASGA项目下首个实质性合作案例。   但韩美造船合作面临不少障碍。法律层面的制约尤为突出。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规定,在美国境内港口间航行的船舶必须由美国建造、美国人拥有并运营。此外,《伯恩斯-托勒夫森修正案》直接禁止在美国境外的船厂建造美国海军舰艇。尽管有议员提议修改法律允许盟友参与,但目前这些法律障碍依然存在。   技术保密也是美方的重要考量。美国不太可能将大型高敏感性作战舰艇的建造任务轻易交给外国企业。中国军事专家石宏指出,像“宙斯盾”系统、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核心作战部件仍要依靠美国防务供应商,即便盟友船企能参与制造部分船体或部件,对解决美国海军造舰能力缺口的作用也只是杯水车薪。   美国造船业的衰败是长期结构性问题所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妮认为,MASGA项目可能帮助美国在军用船舶维修、特定类型商船建造等细分领域恢复一定能力,但离“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的宏大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美国造船业最核心的制约是成本结构性劣势,其劳动力成本是亚洲的3到5倍。   美国曾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挽救造船业。除了《琼斯法案》外,还出台了《第二次商船法案》《1970商船法案》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法案。今年甚至考虑对在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只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但这些保护措施并未能有效提升美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反而导致低效率和高成本。   特朗普政府振兴美国造船业的决心十分明确。今年3月,特朗普宣布在白宫设立造船办公室,4月签署名为《恢复美国海洋主导权》的行政命令,宣布振兴美国海事工业。但承载“海事蓝图”的白宫造船办公室设立仅3个月就遭遇人员严重流失,该机构也从国家安全委员会转移到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   美国造船业的重振绝非易事。西班牙媒体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没有工业基础并以国际贸易作为前提,重振造船业就好比在沙漠中重新种植雨林。美国造船业的病情已积重难返,不是贴上创可贴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还得补齐配套产业链,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