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乌克兰全国战时状态及总动员令又延长了90天,至2

烟雨评社 2025-11-01 10:53:08

10月30日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乌克兰全国战时状态及总动员令又延长了90天,至2026年2月3日。 从战场态势来看,这次延长早有预兆。进入 2025 年下半年,俄乌双方在顿巴斯北部和扎波罗热地区的对峙陷入胶着,前线阵地争夺激烈却难有突破性进展。 乌克兰军方 10 月中旬发布的战报显示,过去一个月里,乌军在顿涅茨克方向日均伤亡约 600 人,比 9 月增加了 15%,而俄军依托预先构筑的纵深防御工事,正逐步收缩防线并加强火力打击。 更关键的是,乌军此前推进的 “南部反攻” 因弹药和兵源不足已基本停滞,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的控制权争夺中,乌军多次尝试突破俄军封锁均未成功,反而损失了 3 辆西方援助的 “豹 2” 主战坦克和 2 个机械化步兵连。 在这种情况下,延长总动员令成为维持前线兵力补充的必要选择 —— 乌克兰总参谋部透露,当前乌军一线作战部队缺员率达 28%,部分预备役部队甚至需要将 45 岁以上的士兵重新调往前线,而延长动员令后,可进一步扩大征兵范围,同时延缓现有士兵的退役时间。 国内资源储备的压力也迫使乌克兰必须延续战时状态。乌克兰经济部 10 月 25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 年乌克兰 GDP 预计下降 3.2%。 工业产值仅为冲突前的 41%,其中军事工业相关的工厂虽在西方支持下维持生产,但弹药产量仍无法满足前线需求,80% 的炮弹和导弹依赖美国、德国等国援助。 粮食出口更是雪上加霜,黑海港口运输线因俄军封锁和水雷威胁,2025 年 1-10 月出口量仅为 2021 年同期的 35%,而粮食是乌克兰重要的外汇来源,出口受阻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紧张,截至 10 月底,乌克兰外汇储备仅能覆盖 3.2 个月的进口需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 1.8 个月。 战时状态下,乌克兰政府可继续实施物价管控、物资配给和工业转产等措施,比如对民用燃油实行定量供应,将部分汽车制造厂改造为装甲车维修车间,这些举措若在和平时期推行会引发民众不满,但在战时状态下能最大程度集中资源用于战事。 国际援助的不确定性也让乌克兰不敢轻易放松战时管控。美国国会 10 月下旬通过的 2026 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对乌军事援助金额从 2025 年的 610 亿美元缩减至 480 亿美元,且附加了更严格的援助监督条款,要求乌克兰每季度提交武器使用报告。 欧盟虽然承诺 2025-2027 年向乌克兰提供 750 亿欧元援助,但截至 10 月底,实际到账金额仅为 190 亿欧元,部分中东欧国家因自身能源危机,已明确表示将减少对乌能源援助。 在这种援助 “减量又附加条件” 的背景下,乌克兰需要通过延长战时状态向国际社会传递 “持续抵抗” 的信号,同时为争取更多援助创造谈判空间。 泽连斯基在讲话中特意提到 “将继续与盟友紧密合作,确保援助及时到位”,实则是希望通过维持战时状态的稳定性,打消西方对乌克兰 “作战意志” 的疑虑。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次延长意味着生活将继续被战争阴影笼罩。根据战时状态规定,乌克兰 18-60 岁男性仍禁止出境,除非获得特殊许可;全国范围内的宵禁时间从晚 11 点延长至次日凌晨 5 点,部分冲突地区甚至实行 24 小时戒严。 民用通讯和互联网在敏感时段会受到管制,以防止情报泄露。乌克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约 630 万乌克兰人逃往国外,国内流离失所者超过 380 万,这些人群的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仍需依赖政府的战时救济政策。 而总动员令延长后,征兵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此前因健康或家庭原因豁免的部分人群,或将被纳入征兵对象,这已引发部分民众不满,10 月 28 日基辅市中心曾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政府 “明确动员结束时间”,但很快被警方驱散。 从时间节点来看,2026 年 2 月 3 日这个截止日期也有特殊考量。每年 2-3 月是乌克兰的融雪期,前线泥泞的地形会限制机械化部队行动,战事大概率进入短暂休整期,届时乌克兰可根据战场态势和国际援助情况,再决定是否继续延长政令。 同时,2026 年 2 月也是美国大选投票前的关键期,乌克兰希望通过延长战时状态,观察美国新政府的对乌政策倾向,为后续的战略调整做准备。 这次延长政令的发布,既是乌克兰应对当前困境的无奈之举,也折射出冲突长期化的趋势。前线的兵源缺口、国内的资源紧张、国际援助的波动,每一个因素都让乌克兰难以轻易结束战时状态,而这 90 天的延长,注定会成为俄乌冲突进程中又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 信源:参考消息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