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片都没剪完,广告位就卖光了。”昨晚,一位品牌方的朋友在群里哀嚎,说晚了一步,杨紫的新剧《玉兰花开君再来》招商通道直接关闭。
我顺手点开备案信息,40集,董竹君自传改编,15岁演到80岁,正午阳光+孔笙,标签闪到晃眼。
数据更直白:24小时话题破3亿,广告溢价率35%,比同梯队小花高出整整一成。
有人嘲她“资源咖”,杨紫没回怼,只在采访里念了句董竹君的台词:“我这一生,只信自己挣来的铜板。”声音不高,却把弹幕刷成了“姐感”现场。
影视寒冬里,平台砍项目像割韭菜,能先让钱到账的演员屈指可数。
杨紫的“钱就先到账”不是玄学,是连续三部S+剧把口碑与招商同时拉满攒下的信用。
想想我们打工人,简历再厚,也得等面试、等审批、等到账。
她提前几个月学沪语、拜访原型后人,把功课做成标配,于是机会先敲门,钱再敲门。
所以,别急着羡慕“天选”。账先到的人,不过是把功课提前做到了8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