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访华计划被突然叫停后,德国国内各方纷纷发声,强烈反对任何指责中国的做法,认为这种行为极其不明智。英国《金融时报》评价称,这是默茨政府面临的一场重大的外交危机。 现在德国的经济,尤其是汽车、化工和新能源,和中国的联系根本剪不断,中国市场有多重要不用多说,光是大众、宝马这些大牌每年的营收大头都在中国,稀土更是德国绕不开的难关,国际上大部分稀土都是中国在供应,德国要转型、搞高端制造,没有中国的这一环几乎顶不住。 专家们的数据一句顶一万句,中国真的要收紧稀土或者别的关键资源,那日子铁定不好过,德国那些智库发布的报告说一旦供应中断经济得脱层皮,十几万岗位面临风险,汽车、新能源这些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转眼可能成危机源头,话里话外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别跟中国硬刚,否则最后结账的还是普通人和企业。 这回闹出来的事也让默茨政府尴尬,基民盟本来想靠外长强硬的对华主张拉选票,可这波操作翻了车,党内外都有人不满,有人觉得跟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是死路一条,有人担忧德国在欧洲的位置都保不住,邻国法国、意大利看得明明白白,他们这几年讲究合作把握住了中国市场,反观德国这回又当又立自己把自己送进困局。 德国的问题其实就是表里不一,嘴上说“降低风险”行动上却时不时挑衅中国底线,一边拉投资一边玩政治秀,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中国这个伙伴德国经济根本走不远,可是选战和官场又逼着政客们要说狠话。 十多年前德国因为政治问题一度被中国“冷落”,那会企业直接亏了大钱,现在外长出事全社会都开始反思路线,媒体、专家纷纷开炮,甚至企业都发公开信要求政府赶紧收敛。 身在风暴中心的德国到了必须做选择的时候,要稳定市场、保证就业就得把精力放在实打实的合作上,外交拼的就是尊重和共赢,不是谁嗓门粗谁说了算,假如德国还想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一席之地,那就得做出点行动别再做两面派,当局得明白选票来的快去得也快,经济基础稳了才是国家长远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