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觉得航母没用,核心是没搞懂现代战争的玩法,打仗不是单一武器的单挑,而是一整套体系的对抗,反航母武器再厉害,也有自己的短板,它能在一定距离内精准打击,但没法在远海长时间存在,更没法随时随地掌控一片海域。 可航母就不一样了,它开到哪里,威慑力就延伸到哪里,远海之上,没有陆地依托,想控制空域和海域,光靠导弹和无人机根本不够。 导弹打出去就没了,无人机飞远了也得回来,只有航母能长时间待在关键海域,形成持续的存在感,这种威慑力不是一次性打击能比的。 而且航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身边跟着一群护航舰艇、潜艇,还有天上的舰载机,这些力量相互配合,形成的防御网比想象中严实得多,那些看似厉害的反航母武器,想突破这层防御网,其实没那么容易。 所谓“航母容易被打”,更多是理论上的推演,实际战场上,双方都会用尽办法隐蔽自己、干扰对方,真要精准命中一艘全副武装的航母,难度极大,更何况,现在的航母也在不断升级,新技术的应用让它的生存能力越来越强,不是随便就能被摧毁的。 别光想着打仗,航母的用处远不止在战场上,远海撤侨的时候,航母能快速赶到事发地,舰载机提供保护,舰艇搭建起安全通道,让同胞们能安全撤离。 海上发生灾害的时候,航母上的医疗设施、救援物资能及时送达,比从陆地调运快得多,这些任务,反航母武器根本派不上用场。 大国在国际上说话有分量,不光靠嘴巴,更靠实力展示,航母开到国际海域,不用开一枪一炮,就能彰显一个国家的海上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这种软实力的体现,是任何导弹都替代不了的。 再说说所谓的“反航母武器能取代航母”,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脚,反航母武器的作用是遏制对方航母,而不是让自己放弃航母,你有打航母的武器,我也有,我有航母,你未必有。 如果因为对方有反航母武器,就放弃建造航母,那等于主动放弃了远海利益,等于把海上话语权拱手让人,现在的国际局势,远海利益越来越重要,能源通道、贸易航线,都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障,没有航母,就没法在远海形成有效的威慑和保护,自己的利益随时可能被别人拿捏。 很多人觉得造航母花钱多,不如把钱花在反航母武器上,这种账算得太片面,航母是一种战略性资产,不是消耗品,一艘航母能服役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它能执行无数次任务,带来的战略收益远远超过建造时的投入。 反航母武器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属于攻击性武器,平时很难发挥作用,只有在冲突时才能体现价值,而航母不管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都能发挥巨大作用,这种持续的战略价值,是反航母武器比不了的。 还有个关键点被忽略了,航母是体系作战的核心枢纽,现代海战讲究的是各兵种、各武器平台的协同配合,航母就是这个协同网络的中心。 舰载机负责夺取制空权,护航舰艇负责防空反潜,潜艇负责隐蔽突击,这些力量通过航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作战效能能成倍提升。 没有航母这个核心,其他武器平台就像散沙一样,很难形成合力,反航母武器虽然厉害,但它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没法替代航母的枢纽作用。 那些说航母没用的人,其实是陷入了“武器制胜论”的误区,觉得单一先进武器就能改变战争格局,实际上,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靠某一种武器,而是靠整个作战体系的完善程度,靠国家的综合实力。 现在的航母也在不断进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古董”,新技术不断应用到航母上,让它的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越来越强。 造航母不是头脑发热,而是基于国家战略的理性选择,反航母武器的发展,不仅不会让航母过时,反而会让航母的定位更加清晰,让海上作战体系更加完整。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就不能没有航母,它不仅仅是一艘舰艇,更是国家实力、国际地位和战略意志的象征。 大家觉得未来航母会随着技术发展改变形态,还是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