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大爷瞒着4个子女,把和去世妻子共同购买的房子里80%的房产份额,偷偷转给了再婚妻子,自己只留了20%,子女们得知后闹翻了天,觉得肯定是二婚妻子连哄带骗让父亲这么做的。 对方根本不把他们几个继承人看在眼里! 可再婚妻子却觉得,自己尽心尽力照顾丈夫20年,多分点房产怎么了?四兄妹不顾情面,直接在父亲去世后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继承分割房屋,法院判决亮了。 2025 年清明,上海老房子的阳台上,风带着湿意吹过。 四兄妹摸着母亲当年装的晾晒架,手里攥着刚收到的第一笔房租。 “妈要是知道,应该会高兴吧。” 大哥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什么。 这房子曾让他们和继母闹到法庭,如今却成了纪念母亲的纽带。 墙皮上的涂鸦还在,只是旁边多了张母亲的黑白照片,摆着新鲜菊花。 时间拉回 2023 年夏,老张瞒着子女去不动产登记中心那天。 他拄着拐杖,刘女士扶着他的胳膊,申请表上 “80% 份额归刘女士” 的字刺眼。 登记人员问 “是否征得其他共有人同意”,老张愣了愣,说 “房子是我的”。 他那时已有些轻度认知障碍,记不清亡妻的份额该由子女继承。 刘女士在旁边没说话,只帮他把身份证递过去,这成了后来的争议点。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二妹,她帮父亲整理医保卡时看到了产权变更回执。 “爸,这房子怎么给刘阿姨 80%?” 她拿着回执问,手都在抖。 老张眼神躲闪:“她照顾我这么久,该多给点。” 说完就转身进了房间。 二妹没敢多问,却偷偷把回执拍了照,发给三个兄妹。 那天晚上,四兄妹的微信群炸了,消息从天黑发到天亮,满是愤怒和不解。 第一次调解是在社区居委会,刘女士带着厚厚的账本赶来。 “这 20 年,我给老张买了多少药,交了多少物业费,都记在这。” 她拍着账本。 三弟忍不住反驳:“照顾老人是情分,不能拿我妈的房子抵!” 居委会主任劝了一下午,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不欢而散。 走的时候,刘女士看着老房子的方向叹气:“我不是要抢,只是不甘心。” 四兄妹决定起诉前,去养老院找过父亲的老战友李叔。 “老张晚年常说,子女忙,多亏了老刘陪他。” 李叔的话让他们沉默。 大哥想起父亲住院时,自己确实因为项目忙,只陪了两个晚上。 “但这不能成为他瞒着我们改产权的理由。” 二妹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他们最终还是找了律师,却在律师建议下,先去医院调了父亲的病历。 法庭调解那天,出现了意外的转折。 律师拿出老张变更产权时的病历,上面写着 “认知功能轻度受损”。 刘女士看着病历,突然哭了:“我以为他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她主动提出:“房子我不要 80%,但能不能给我点补偿,我养老用。” 四兄妹对视一眼,大哥说:“我们也不是不讲理,该给的补偿肯定给。” 后来的事情比想象中顺利,法院根据双方意愿做了折中判决。 四兄妹各继承 25% 房产份额,每人向刘女士支付 10 万元补偿。 拿到判决书那天,刘女士没去老房子,只让律师把自己的东西搬走。 四兄妹去收拾时,发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张纸条:“照顾老张,我没后悔。” 二妹把纸条收起来,说 “留着吧,也算个念想”。 2025 年,四兄妹商量着把房子租出去,租金用途很快达成一致。 “一部分给妈扫墓、买花,一部分捐给社区养老院。” 小妹说。 租客是一对年轻夫妻,看到墙上的涂鸦时,笑着说 “这房子真有人情味”。 四兄妹特意嘱咐:“阳台的晾晒架别换,是我妈当年装的。” 如今,每个月收到房租,四兄妹都会凑在一起吃顿饭。 饭桌上不再提房产纠纷,更多是聊母亲的往事,聊父亲晚年的生活。 偶尔从邻居那听到刘女士的消息,说她在养老院过得挺好,有人照顾。 大哥提议过要不要去看看,二妹说 “等过段时间吧,别太突兀”。 他们都明白,过去的矛盾已经翻篇,现在要做的是守护好母亲留下的念想。 信息来源:极目新闻——2025-07-30《上海一男子瞒着子女将80%浦东新区房产份额转给再婚妻子!法院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