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9日,普京总统在视察军医院的中午简餐会上说: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不介意媒体代表(包括乌克兰和外国媒体)进入俄军为敌军编织的包围圈。 这事儿得先看战场的底子,不然很难明白普京为啥这会儿抛这话。 俄军刚在库皮扬斯克完成合围,把乌军几个旅困在了里头,这地方可不是普通村落,是乌克兰东北部的交通心脏,五条铁路和两条主干道全在这儿交汇,乌军往前线送弹药、调兵都得走这儿。 现在俄军不仅围住了部队,还控制了半个城区,把关键公路掐断,连最后一条退路都堵死了。 乌军手里的重武器损耗得差不多,每天都在丢阵地,补给也送不进去,已经是身陷绝境的状态。 就在这战局胶着的节骨眼上,普京的表态一下子把焦点从战场拉到了舆论场。 以往俄乌冲突里,双方都在喊对方造假,西方媒体的报道大多偏向乌克兰,普通民众很难看到包围圈里的真实情况。 现在俄军主动开绿灯,允许媒体进去实地查看,等于把“验真权”交了出去。 要是记者真能拍到乌军缺粮少弹、防线松动的场景,传到国际上,不仅会戳破基辅一直宣称的“防线稳固”说法,还会直接打击其他战场乌军的士气。 普京特意提到担心基辅搞挑衅,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之前就有英国记者在乌克兰采访时,自己的乌克兰籍同事当场被乌军强行征入伍,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不顾场合的强硬操作,让外界对基辅的行事风格多了份警惕,要是媒体进了包围圈,基辅万一搞点小动作,比如故意开火再嫁祸俄军,既能破坏俄军的示好姿态,又能在国际上博同情。 普京提前把这话挑明,等于先给基辅划了条红线,要是真出了事,责任明眼人都能看清。 更妙的是停火这个条件,俄军只说在媒体在场时暂停作战,既不是全面停火,也不影响其他战场推进,分寸拿捏得很准。 这种有限度的让步,既能显得俄军占理,又不会给乌军喘息的机会。 毕竟包围圈里的乌军最缺的是时间,多耗一天,弹药物资就少一分,就算媒体来了,也改变不了被困的本质。 普京还特意提到,希望乌克兰领导层能像在亚速钢铁厂时那样,为士兵的命运做出合适的决定,这话里的暗示很明显,要么谈判,要么接受现状,别再硬撑。 现在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已经显露疲态,要是媒体报道让西方民众看到乌军的真实困境,说不定会给政府施压,减少援助力度。 普京就是算准了这层,用媒体这把钥匙,想打开基辅和西方之间的裂痕。 说到底,普京的表态根本不是单纯的 “开放”,而是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布局。 军事上已经把乌军逼到了墙角,舆论上再递上一把刀,让基辅在国内外压力下做出选择。 媒体进不进包围圈或许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俄军通过这波操作,把 “主动权在我” 的信号传得明明白白。 参考资料:财联社《克宫:目前俄方无法评估重启俄乌谈判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