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了,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相之后,目前发出贺电的国家只有韩国、越南、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美国也只是驻日大使做了表态,其他国家却迟迟未动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高市早苗是谁?在日本国内,她是个相当有争议的人物。她强硬、保守、甚至带着一点“昭和怀旧”的味道。对内她强调“重振日本精神”,对外她主张“对中强硬”、“坚定同盟美国”。 她的标签太鲜明,以至于在国际社会看来,这样的人当首相,不是“日本的新时代”,反而像是“旧式右倾政治”的复活。 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对高市早苗的上台,几乎都采取了“冷处理”。中国这边当然不可能第一时间祝贺。毕竟高市早苗从政以来,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台湾问题上“刷存在感”。 她不止一次公开说要“协防台湾”,还提过“日本必须拥有先发制人的打击能力”。这种言论,不仅踩了中国的底线,还让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 现在她上台了,中国自然选择“冷观其变”,既不祝贺,也不对抗,反而是最聪明的策略,让她自己先表态,看看这位“首相”到底想玩哪出。 按理说,高市早苗是亲美派,理论上华盛顿该举双手欢迎才对。可事实是,美国并没有立刻发出总统贺电,只让驻日大使象征性地表个态。 这背后其实藏着美国的谨慎。美国当然希望日本继续当它的“亚洲小伙伴”,但高市这种“过于主动的鹰派”,反而让美国觉得不好掌控。 你太听话不行,太好战也麻烦。美国现在最怕的,就是日本哪天“超纲发挥”,把地区局势搅得更紧张。 美国要的是一个稳定、能配合它但不乱来的日本,而不是一个整天想着“重振军国荣光”的政治领袖。 再看东南亚几个国家,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这些发了贺电的国家,属于那种“外交礼仪”层面的姿态,不发不合适,发了也没啥成本。 它们和日本关系不错,但也不会为此投入太多政治筹码。毕竟,大家都清楚,高市上台之后,日本可能会在外交上更倾向于西方阵营,对亚洲邻国未必有多大善意。 这场“外交沉默”,其实就是一种政治上的集体冷眼旁观。大家都在等,看她第一步会怎么走,会不会先向华盛顿表忠心? 会不会在东海和台湾问题上继续挑衅?会不会像她以前说的那样,推动日本“核武装讨论”?这些问题,决定了各国接下来要不要和她“来往”。 别忘了,日本的首相可不只是个“国家领导人”的职位那么简单。那是一个外交风向标,尤其在亚太局势紧张的背景下,她的每一个表态、每一次出访,都会被放大解读。 而高市早苗偏偏是那种不会藏着掖着的人,说话直接,风格激烈,喜欢制造“话题”。这在日本国内也许能博得保守选民的掌声,但在国际外交上,却往往被视为“风险人物”。 更关键的是,高市的政策班底也让人担心。她身边聚集的多是“保守右翼学者”和“鹰派政治家”,他们强调日本应当摆脱“战败国枷锁”,在亚太重新确立“主导地位”。 听起来豪迈,但在现实中,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军事松绑、外交冒进、经济脱钩。这些方向不但让邻国紧张,也让盟友心里发怵。 其实,日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选出谁来当首相,而是能不能找到一条真正符合国家利益的路线。 过去十几年,日本政坛像个旋转门,首相换得比手机还勤,每个人上来都想“做出点历史”,结果要么折戟,要么雷声大雨点小。 而高市这次看似风光上台,但面对的国际环境比她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中美关系的博弈、地区安全的敏感、国内经济的低迷,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靠喊口号就能解决的。 从外交层面看,这次“全球不热情”其实也给了她一个信号,别急着当“世界女英雄”,先搞清楚大家在想什么。 国际社会的冷淡,不是无视,而是提醒,日本现在最需要的是稳定和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强硬姿态”。 当然,高市早苗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筹码。她精通媒体传播,善于利用话题塑造形象。如果她能在上任后收敛一点“鹰派风格”,转而以务实的经济外交为主,也许还会慢慢赢回一些信任。 但目前看来,她似乎还沉浸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中,想用强硬外交来树立存在感,这就有点危险了。毕竟,世界对一个激进的日本,永远是警惕多于欢迎。 可以说,这次的“外交冷场”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警示。日本过去一直试图在中美之间维持微妙平衡,但高市的上台,很可能让这根平衡线断掉。 她要是继续高举“对中强硬”的旗帜,日本在亚洲的外交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到最后,可能真成了一个“孤岛”。 高市早苗想证明日本能“独立强大”,但国际政治的现实是,你越想显示“强势”,别人就越会拉开距离。政治不是舞台剧,观众的掌声不会因为你喊得响就自动响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