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蛋愁”再升级:16元一公斤还限购,防疫漏洞何时补? 快讯!快讯! 日本突

军师 2025-10-28 21:23:12

日本“蛋愁”再升级:16元一公斤还限购,防疫漏洞何时补? 快讯!快讯!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27日,东京地区的JA全农中号鸡蛋批发价又涨了,现在都快摸到去年“鸡蛋荒”时350日元(约合人民币16元)的历史高位了。 ​​这次涨价其实不意外,北海道刚爆发了禽流感,46万只蛋鸡都被扑杀了,直接少了十分之一的产能。 ​16块钱一公斤鸡蛋?这日常食材快成“高级货”了。咱们国内才6块左右,日本人这“蛋愁”太闹心。 ​超市早限购了,一人一次两盒。家庭主妇排着队抢,鸡蛋筐空得比脸干净,这场景看着都急人。 ​禽流感就是个引子。去年就因这扑杀1700万只禽,今年还没防住?防疫跟漏筛子似的,能不缺蛋? 说起来,这“蛋荒”不是第一次折腾日本老百姓了。去年冬天那波更狠,超市货架上空空荡荡,有人为了买盒鸡蛋得跑三四个门店,最后只能拎着高价进口蛋回家。当时就有人质疑,这么大的农业问题,怎么就没个长久的应对法子?结果今年北海道一闹禽流感,还是老样子——46万只蛋鸡说扑杀就扑杀,十分之一产能说没就没,仿佛去年1700万只禽被扑杀的教训,只是过眼云烟。 你细想就会发现,禽流感更像是个“照妖镜”,把日本农业防疫的短板照得明明白白。按说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疫情,防疫体系该补的窟窿得补上吧?比如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检测,是不是该更频繁、更细致?跨区域调运的检疫流程,是不是该卡得更严?可从这次的情况看,显然没做到位。不然怎么会让病毒又一次钻了空子,而且一爆发就影响这么大?这哪是防疫,更像是“亡羊补牢”都嫌慢的被动应对——等发现疫情了才扑杀,等产能掉了才着急,可老百姓的菜篮子等不起啊。 更让人费解的是,鸡蛋作为刚需食材,供应链的韧性本该是重中之重。咱们国内也不是没遇到过局部的禽类疫情,但为啥没出现这么严重的“蛋荒”?因为咱们有全国性的监测网络,一旦某个产区出问题,河南、山东这些蛋鸡主产区能快速调运补位;而且对养殖户有明确的补贴和保险政策,就算遇到疫情,也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产能。可日本呢?看起来更像是“各管一摊”,北海道的产能没了,其他地区补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价格往上涨,最后把压力全转嫁给消费者。 这价格一涨,受影响的可不只是家庭主妇。居酒屋里的玉子烧,以前是按份卖,现在说不定得悄悄减量;便利店的鸡蛋三明治,要么涨价,要么换成更小的鸡蛋;就连普通家庭的早餐,煎蛋、蛋羹这些常见菜,都得算计着吃。有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以前逛超市随手拿两盒鸡蛋,现在得盯着货架补货时间,跟抢限量商品似的”。你说这日常吃的东西,突然变成要“抢购”的稀缺品,谁家过日子能不闹心? 更关键的是,这次“蛋愁”暴露的不只是防疫问题,还有日本农业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年日本农业规模化程度一直不高,很多养殖场都是中小型规模,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防疫环节的漏洞,一旦遇到疫情,很容易形成“连锁反应”。而且政府的应对总显得慢半拍,去年“鸡蛋荒”时承诺的“完善防疫体系”“建立备用产能”,到现在也没看到明显成效,今年又重蹈覆辙,这难免让老百姓失望。 对比咱们国内,6块钱左右一公斤的鸡蛋,随时买、随便挑,不用排队,不用限购,这背后其实是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防疫体系的扎实。不是说咱们不会遇到问题,而是遇到问题时,有能力快速应对、减少影响,不让老百姓的菜篮子“受委屈”。 日本的“蛋愁”还在持续,接下来价格会不会突破去年高位,能不能尽快恢复产能,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但更重要的是,这次的教训能不能真正被吸取,防疫漏洞能不能彻底补上,供应链韧性能不能真正加强——毕竟,没人想明年冬天再看到排队抢鸡蛋的场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