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以看清楚了,台湾省上盘踞着的日裔台湾人,已经成为祖国统一台湾的最大的阻碍,也必将成为未来统一后,台湾市治理工作的最大难点,大家对于如何处理这一批伪台湾人,有什么高见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4月,台北市长蒋万安身穿和服,在妈祖庙前为日本阿波舞表演站台,这个画面传到网上后,评论区彻底炸了。 有人说这是文化交流,也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在供奉中国海神的地方搞日本庆典,但如果你了解台湾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件事背后藏着更深的问题。 从1895年马关条约开始,日本统治台湾整整五十年,那时候总督府搞了个户籍制度,把人分成“本岛人”和“内地人”。 到了1920年代,皇民化运动全面铺开,台湾人被要求改日本姓、说日语、拜神社,连坐公交车都得先证明自己会说日语,这种强制改造持续了二十多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1945年日本投降时,台湾岛上有超过48万日本军民,虽然国民政府遣返了绝大部分,但还是留下一千多名因为婚姻等原因没走的日本女性。 这些数字看起来不多,按照两代人的繁衍推算,他们的直系后代可能在一到两万人左右,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血缘,而在于那些年种下的文化认同。 很多台湾家庭当年为了获得配给优惠主动改了日本姓氏,光复后这种身份转换并没有完全消失,李登辉原名岩里政男,这个例子大家都知道。 更麻烦的是,这种认同感通过教育、媒体和商业渠道,在战后几十年里不断被强化和扩散。 现在走在台北街头,到处都是日式餐厅、动漫周边店、日语补习班,年轻人从小看海贼王长大,大学追日剧,工作后还要去日本旅游打卡,这种文化渗透比血统更可怕,因为它塑造的是一种主动的精神依附。 2024年台日贸易额达到722亿美元,台湾对日本是巨额逆差,但这笔钱花得心甘情愿。 日本企业通过投资控制了台湾半导体、AI等关键产业,这些领域里活跃着大量亲日商人,他们利用文化亲近性优先引进日本技术,排挤大陆企业。 经济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自从2010年ECFA协议生效,大陆累计给台湾减免了超过100亿美元关税,每年给台湾带来800多亿美元贸易顺差,但台湾方面对2460项大陆产品设置禁令,连普通水果都不让进。 赚来的钱干什么用了?2023年台湾军购开支136亿美元,全都买的美国武器,这种经济靠大陆、安全靠美国、文化亲日本的三角结构,已经成为台湾部分群体的生存策略。 蒋万安那场阿波舞风波不是偶然,2023年台湾朝天宫就在妈祖文化节上搞过同样的表演,当时就有人指出阿波舞曾被日军用来庆祝南京屠城,但两年后这种活动不仅没停,规模反而更大,市长还亲自穿和服助阵。 这说明什么?说明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根本不在乎这种文化冲突,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 统一之后怎么办?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真正的日裔后代人数有限,大多数已经本地化了,这部分人不是重点,关键是那些在政商界占据要职、掌握媒体教育资源、通过文化操作维持影响力的亲日群体。 他们会不会利用手中的资源制造社会矛盾?会不会通过经济手段破坏供应链?会不会借着文化旗号煽动对立情绪?这些都是现实风险,不是危言耸听。 台湾教科书里美化日本殖民时期的建设,却不提强制劳役和思想改造,年轻人对日本的好感度居高不下,背后是几十年系统性的文化塑造。 进口福岛食品这种事都能通过,表面说是科学检测合格,但谁都知道这是政治表态,这种精神上的依附一旦形成,比物理上的占领更难清除。 大陆当年安置日本遗孤的经验值得借鉴,那些孤儿按照中国国籍和民族政策完全融合了,没有形成独立群体,也没有留下什么治理隐患。 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殖民记忆被刻意政治化了,被当成分裂工具反复使用,解决办法不在于血统清查,而在于切断这条政治利用链。 两次阿波舞事件中,现场观众的反应其实已经分化了,有人鼓掌叫好,也有人皱眉离场,这说明台湾社会内部也在撕裂,并不是铁板一块,统一后的治理需要策略,既要清算历史问题,又要避免简单粗暴激化矛盾。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那些利用历史遗留问题搞分裂、借文化名义对抗统一的势力,必须彻底失去操作空间,这不是报复,是为了真正的长治久安。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