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广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10月26日宣布对华贸易谈判“大获全胜”。这个贝森特宣称“大陆将恢复购买美国大豆”、“推迟1年实施稀土出口管制,并重新审核该计划”,而美国付出的仅仅是“取消对华征收100%关税的威胁”…… 所谓“中方让步、美方完胜”的说法,根本经不起事实推敲,说白了就是美方为了对内造势编的瞎话。 最核心的漏洞就是中方的官方表态。10月26号吉隆坡那场磋商结束后,中国商务部给的说法就四个字“初步共识”。谈判代表李成钢还直接说“美方表达立场挺强硬,中方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很坚定”。 这可不是模糊的外交辞令,“初步”俩字直接给贝森特的“大获全胜”泼了冷水,明摆着告诉外界,所有所谓的“成果”都还没落地,离最终定下来差得远着呢。 要是真像美方说的那样中方大幅让步,中方何苦用“初步共识”这种留余地的说法?这就是对美方过度解读的无声反驳,也是在明确自己的立场。 再说说所谓“中方要恢复买美国大豆”,这根本不算什么妥协。中国每年本来就需要进口差不多一亿吨大豆。之前少买美国大豆,是因为美方加征关税让美国大豆没了价格优势,咱们就转而去买巴西、阿根廷的了。 可今年巴西大豆价格涨了快80%,中国买家早就暂停后续采购了,这时候考虑美国大豆,不过是正常的市场选择。更关键的是,贝森特只敢说“恢复购买”,却绝口不提具体买多少、什么时候买、多少钱一斤这些核心细节,连路透社都戳破这是给美国豆农画大饼。 更何况中国还有4500万吨大豆储备,够全国用三个多月,同时还在找阿根廷、俄罗斯这些新的供应来源,10月初刚从阿根廷订了130万吨大豆,怎么可能因为美方一句话就被动“让步”?这分明是中方按自己需求做的选择,跟美方的“胜利”一点关系没有。 再看“推迟一年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这更像是中方在把控谈判节奏,不是什么妥协。稀土是中国的战略资源,全球搞高科技都离不开它。 美方嘴上说要找替代来源,可实际上在马来西亚那些地方搞的替代产能,远水解不了近渴,10月初特朗普亲自去马来西亚要稀土供应都没谈成。 中方推迟管制,不过是给双方留个缓冲期,既不让局势闹得太僵,又牢牢攥着稀土这张底牌——要是美方之后在高科技限制这些核心问题上不松口,管制措施随时能重启。 法广自己都问“中国能那么傻吗?会在美国没对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这些大事做出承诺前,就轻易把稀土这张好牌打出去?”这话正好戳中要害,所谓的“让步”就是美方自说自话。 再说说美方所谓的“付出”,就是“取消对华征收100%关税的威胁”,这简直是笑话。这个威胁从9月抛出来就站不住脚,美国国内的农民和工厂老板早就怨声载道了。 美国中西部那些农业大州,本来是特朗普的“铁票仓”,这三年贸易战下来,美国豆农的大豆堆着卖不出去,收入跌得厉害,要是真加征100%关税,中国肯定彻底不买美国大豆了,这些农民的选票就彻底没了,这对要竞选的特朗普来说是致命的。 而且加征关税会让美国企业的成本涨一大截,最后还是得让美国老百姓买单,国内反对的声音早就压不住了。 这个威胁本来就是美方虚张声势,现在取消了不过是认怂,哪算什么“付出代价”?贝森特把自己竖起来的稻草人又挪走,还说成是“让步”,脸皮也太厚了。 更有意思的是国际上的舆论,连美国自己的媒体都不认可他这套说法。《华尔街日报》直接泼冷水,说现在谈好的框架协议离真正落地还差得远,现在就庆祝太早了。 法广自己也忍不住质疑,根本不信中国会做这种不对等的让步。再看看贝森特的背景,他以前是搞对冲基金的,老本行就是玩金融投机,他说的话在市场上本来就得打个问号。 他现在这么着急表功,说白了就是为了给特朗普的竞选造势,把还没落地的“初步共识”包装成“大获全胜”,骗骗国内那些不了解情况的人罢了。 真正的事实是,这场谈判根本没有所谓的“赢家通吃”,就是中方在守住自己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跟美方平等协商。中方一直说得很清楚,贸易合作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李成钢说的“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句话可不是空话。 美方所谓的“胜利”,不过是把中方的市场选择歪曲成“让步”,把自己被迫收回威胁包装成“付出”,本质上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 要知道,芯片、人工智能这些美方卡中国脖子的核心议题,这次谈判压根没碰,美方在高科技领域打压中国的动作也没停过,这种情况下哪来的“大获全胜”? 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互相有利的,不是你赢我就输的游戏。中方愿意恢复买美国大豆,是因为自己有市场需求;推迟稀土管制,是为了给谈判留些空间,但这一切都有前提、有底线。 贝森特说的“大获全胜”,就像把双方各退一步的协商,说成是自己单方面赢了,既不符合事实,也暴露了美方的心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