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约真豁出去,公开介入俄乌冲突,能不能打赢俄罗斯?说实话,到了那一步,大家倒是挺想看到的,因为要是只有美国单打独斗,俄罗斯或许胜算不大;英法德一块上,胜负可能各半,可北约全员上场,反而未必就能稳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北约这帮国家表面上喊得震天响,私底下各打各的小算盘,匈牙利现在还通过管道买俄罗斯天然气,德国工厂冬天没了俄气就得停工,波兰电价高到离谱还得帮乌克兰补电力缺口,这种情况下让大家齐心协力往前冲? 先不说俄军厉害不厉害,光是内部扯皮就能把作战计划拖黄了,法国一直想当欧洲老大,德国心里盘算着经济账,东欧小国嘴上喊得凶,实际上谁都不想真出血,这种联盟打仗,指挥系统恐怕比前线战况还乱。 更要命的是弹药供应这块,乌克兰每个月要消耗将近10万发155毫米炮弹,北约好不容易凑钱订了22万发,结果工厂说得等两年才能交货,这点量还不够乌军打两个月的。 制造炮弹发射药需要硝化棉,欧洲90%的原料得从中国进口,当初跟着美国制裁新疆棉花的时候,压根没想过这茬儿会卡到自己脖子上。 反观俄罗斯,通过中亚渠道把硝化棉进口量翻了一倍,前线炮击密度立马涨了17%,人家的战时生产能力三个月顶北约一整年,这种后勤差距,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弥补的。 俄罗斯手里那几张牌,张张都能掐住欧洲的命门,天然气虽然欧盟说要摆脱依赖,实际上2024年还有19%来自俄罗斯,有些国家依赖度更高。 浓缩铀这块更狠,俄罗斯掌握着全球44%的市场份额,欧洲核电站超过五分之一的燃料都得靠他们供应,法国去年进口量还翻了倍。 战斗机、坦克都离不开的钛金属,空客65%、波音35%的需求都来自俄罗斯企业。 也就是说,北约的战机要上天,得先用对手提供的原料,这种拧巴的局面本身就是个死结,真打起来,俄罗斯不用发一枪一炮,把能源阀门一拧,欧洲的电厂和工厂就得先慌神。 距离和地形也是个大问题,从波兰打到莫斯科几千公里,补给线拉得老长,俄罗斯再搞点焦土政策,时不时派小股部队骚扰运输线,北约的后勤根本跟不上节奏。 冬天零下几十度,夏天全是泥坑,这种环境别说打仗了,坦克发动机都能冻住,历史上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在这块地方栽了跟头,现代战争装备再先进,该吃的苦一样都少不了。 俄罗斯人在这种环境里长大,越打越有劲,北约士兵养尊处优惯了,真扔到那种鬼地方能坚持多久? 最狠的还是核威慑这张底牌,俄罗斯有5900多枚核弹头,北约欧洲国家加起来才500多枚,数量差距摆在那儿,普京已经把战术核武器部署到白俄罗斯了,还退出了军控条约,明摆着告诉北约别逼急了。 高超音速导弹能在大气层边缘随便变轨,北约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西欧的军事基地全在打击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北约敢赌吗?就算常规战争能占点上风,万一真把对方逼到墙角,谁能承担核战争的后果? 看看现在的援助情况就知道了,2025年夏天欧洲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直接腰斩,从每月38亿欧元掉到19亿欧元,半年整体少了40%。 瑞典答应卖100架战斗机,结果首相说最少得等3年才能交第一批,全交完要10到15年,这哪是支援打仗,简直是画大饼。 连援助武器都这么拖拖拉拉,真要让这些国家派自己的士兵上前线,能指望他们多卖力? 说到底,打仗从来不是简单比谁的武器清单更长,更不是看谁嗓门大,北约的问题在于它是个松散的利益集团,平时喝茶开会没问题,真到生死关头各怀鬼胎。 美国想让欧洲当炮灰,欧洲想让美国出钱出力,东欧国家喊得凶实际上实力有限,西欧大国心里都在算经济账,这种联盟碰上俄罗斯这种为了保卫本土什么都豁得出去的对手,胜算真不好说。 况且俄罗斯还掌握着能源、原料这些能让欧洲经济瘫痪的杀手锏,加上核武器的终极威慑,北约就算全员上场,也绝对不是想象中的稳赢局面。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