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德国居然把国内最大的核电站给炸了。 就在前天,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破声,德国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冷却塔訇然倾塌。冷却塔的坍塌,标志着德国从此彻底告别了核能时代。 要知道,今年3月,德国才炸掉了价值30亿欧元的莫尔堡发电厂。 这哪是能源转型?分明是把“务实”扔进了爆破坑!放着清洁、稳定又成熟的核能不用,非要砸掉几十亿欧元的优质资产,德国这波操作,别说能源界看傻了眼,连普通民众都忍不住吐槽“这是自断生路”。 贡德雷明根核电站可不是小作坊,它是德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巅峰时期能满足全德7%的电力需求,光运营年限就超过40年,安全记录几乎零事故。更可惜的是,它的冷却塔去年才完成升级改造,花了近2亿欧元优化环保设备,结果改造完没两年就被炸掉——这哪里是淘汰落后产能,简直是把好好的“金饭碗”砸了当破烂扔。 德国为啥非要跟核能死磕?核心是被“环保激进主义”绑住了手脚。福岛核事故后,德国绿党借着民众的核恐惧情绪造势,把“弃核”当成政治口号,哪怕后续多次出现能源危机,也死活不肯松口。他们喊着“核能不安全、不环保”,却忘了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根本撑不起全局——风电和太阳能靠天吃饭,冬天风力弱、日照短,电力缺口得靠天然气和煤炭补,去年德国煤炭发电量反而同比涨了8.4%,碳排放跟着反弹,这哪里是“环保”?分明是本末倒置。 更打脸的是,弃核后的德国,成了能源进口的“软骨头”。以前核能能顶起国内近四分之一的电力供应,现在全靠从法国买核电、从俄罗斯买天然气。法国的核电站常年满负荷运转,电价比德国低30%,德国一边骂核能“不安全”,一边偷偷买法国的核电,这种双标操作,连欧盟内部都看不过去。去年冬天能源危机最严重时,德国民众为了省电费,不少人重新燃起了煤炉,超市里的取暖器被抢空,企业因为电价暴涨被迫减产,这就是“弃核”给普通人和实体经济带来的真实代价。 砸掉的不仅是核电站,更是几十亿欧元的沉没成本。莫尔堡发电厂价值30亿欧元,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资产估值至少45亿欧元,两座电站加起来近80亿欧元,足够建10个大型光伏电站,或者补贴50万户家庭的新能源改造。可德国宁愿把这些钱变成爆破后的废墟,也不愿用来优化能源结构、搭建过渡方案,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激进,本质是政治投机压倒了民生和经济理性。 有人说德国是“为环保牺牲短期利益”,可环保从来不是“一刀切”的蛮干。法国靠核能撑起了能源安全,碳排放远低于德国;中国在发展核电的同时,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实现了“多能互补”。真正的能源转型,是循序渐进的替代,不是把成熟的能源选项直接砍掉。德国现在的做法,就像一个人要减肥,却直接把胃割了,结果不仅没瘦,还得靠输液维持生命,荒唐又危险。 说到底,德国的“弃核”更像一场政治表演。绿党靠口号赢得选票,政客们只顾眼前的政治利益,却把能源安全、经济稳定和民众生活抛到了脑后。爆破声中倒塌的,不只是冷却塔,还有德国曾经的工业自信和能源自主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