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稀土战争”,日本也加入战场,美日澳结成“稀土”联盟,依旧撼动不了中国的胜势

曼彤说世界 2025-10-28 15:05:27

中美“稀土战争”,日本也加入战场,美日澳结成“稀土”联盟,依旧撼动不了中国的胜势 继美国10月20日与澳大利亚签订稀土合作协议后,美日稀土合作也有了新动向 当地时间27日,特朗普结束对马来西亚的东盟外交行程,飞抵东京,将在28日上午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举行峰会。 这哪是联盟?分明是三个各怀心思的“凑数者”搭了个空架子!特朗普急匆匆飞东京,无非是想把日本拉进来凑齐“原料-资金-市场”的表面闭环,可他们忘了,稀土产业的核心从来不是搭班子喊口号,是卡脖子的加工技术和完整产业链——这两样,恰恰全攥在中国手里。 先看美澳那纸协议多唬人,号称各投10亿美元建“独立供应链”,结果呢?澳大利亚倒是有矿,可全国70%以上的锂矿还在往中国运,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加工厂产量只占全球13%,还常年被环保抗议折腾得停摆。美国更可笑,加州的芒廷帕斯矿是他们仅存的稀土矿,却连分离重稀土的产线都没有,挖出来的原矿还得装船运到中国精炼,加工完再高价买回去,即便拿了国防部4亿美元投资,短期内也补不上这个技术窟窿。10亿美元听着多,放在全产业链里连塞牙缝都不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早泼了冷水:就算一切顺利,建成分离产线至少要五年,还远远不够自给。 日本掺和进来更像是凑数。高市早苗想借稀土合作刷“对华强硬”的存在感,可日本业内早把实话挑明了:南鸟岛海底的稀土泥开采成本是陆地矿山的数倍,2028年才敢说确定开采地点,商业上根本行不通。所谓的“资源安保”喊了十几年,实际呢?日本企业偷偷在中国设厂加工,表面减少了稀土进口,实则把产业链根扎得更深,毕竟中国91%的精炼产能和94%的磁体生产能力,不是靠喊口号就能替代的。有日本商社人士私下吐槽,真要改用高价深海稀土,终端产品成本得涨三成,市场根本不买账。 他们最大的误区,是把稀土当成了普通矿产,以为有矿就能万事大吉。殊不知,从矿石到可用的稀土氧化物,要过100步化学分离工艺,光提纯超纯镝这一项,国外企业就得花七年才能掌握。中国凭啥占全球92%的加工产能?不是靠运气,是上世纪从法国引进技术后,一代代人啃出来的硬骨头——从低纯度原料到41兆高奥的永磁材料,从400多个品种到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体系,这种全链条统治力,不是美日澳短期拼凑能撼动的。 更讽刺的是,联盟内部早各怀鬼胎。美国只想把澳大利亚当“原料供应方”,把日本当“市场接盘侠”,技术和收益全想攥在自己手里;澳大利亚怕沦为美国的附庸,偷偷找中国企业合作,有矿企高管直言“不跟中国合作只能坐等倒闭”;日本一边喊着“脱钩”,一边让企业在中国建加工基地,生怕断了供应链。这样的联盟,连利益都绑不紧,谈何对抗? CNN说得实在,稀土是中国对美国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不是靠封锁,是靠几十年技术积累和产业深耕堆出来的。美日澳的联盟再热闹,也绕不开一个现实:没有中国的分离技术,他们的稀土矿就是一堆废石头;没有中国的永磁材料,他们的新能源汽车、隐形战机都得停摆。 所谓的“稀土战争”,本质是产业实力的较量。中国的胜势,从不是靠资源垄断,是靠把“璞玉”雕成“美器”的硬实力。美日澳与其凑在一起做政治秀,不如正视产业链的客观规律——有些差距,不是靠结盟就能抹平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0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