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国网友说世界上有两个骗子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美国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其实早已名不副实、外强中干。中国明明很强大,某些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可非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要我说,这位德国网友还是不太了解中国和美国。 这条爆火的帖子出现在2024年年底,一位德国网友在Reddit上发帖,说世界上有两个“骗子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 理由也挺直白。美国总说自己是世界最强国,实际上债台高筑、社会撕裂,早就虚了。中国呢,明明强得一塌糊涂,还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听起来就像在“装”。 这条帖子没几天就在各大平台上被转发上百万次,引发了大量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驳,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确实戳到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 先说美国。说它“外强中干”,倒也不是空穴来风。2025年10月,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了36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节节攀升。 华盛顿还在为政府关门吵来吵去,拜登和国会之间的拉锯战已经成了常态。 军费依旧全球第一,可军工体系却频频出事,F-35项目问题不断,连乌克兰战场上的弹药供应都吃紧。 更别说国内的问题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移民问题持续恶化,种族矛盾和枪支暴力根本没停过。 要说美国“强”,那是账面上的GDP和美元霸权;可要说“稳”,连它自己人都没底气。 但问题是,美国虚不虚是一回事,中国是不是“骗子国家”,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确实强,尤其是过去这十年,全世界都看在眼里。高铁、5G、新能源、航天、制造业,没有一项不是全球领先。 2025年,中国GDP总量持续逼近美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节节上升。 皮尤研究中心早在2012年就做过调查,德国有61%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超级大国,法国72%,英国65%。 如今2025年了,这个比例只会更高。就连中东、非洲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世界”,也都把中国视作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甚至更信任中国。 可问题来了,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为什么还坚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不是“装弱”是什么? 很多西方人,包括这位德国网友,其实根本不了解中国的真实国情。他们看到的是北京、上海、深圳的繁华,看不到贵州、甘肃、黑龙江的落后。 他们听说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却不知道中国芯片产业才刚刚走出“被卡脖子”的阶段。 他们看到中国GDP全球第二,却忽略了中国人均GDP只有1.3万美元,不到德国的一半。 更何况,中国有14亿人口,占了全球五分之一,用全球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这么多人,这本身就是奇迹。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教育资源差距、医疗资源差距,远比西方国家复杂得多。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共同富裕”,不是因为嘴上说说好听,而是因为问题确实很现实。 你不能因为一个家庭买得起豪车,就说他们全家都过得好。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不能因为北上广像纽约,就说中国整体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再说了,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并不是“自封”的,更不是为了占便宜。在联合国、WTO等国际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国家有明确的定义和评估标准。 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时,也从未否认自己的实力,而是强调“发展不平衡”。这不是狡辩,是实事求是。 这种“自我认知”和西方舆论之间的差别,其实是文化视角的差异。中国人讲“盛世太平”,是一个历史周期观。 很多中国人觉得,现在的中国还远未达到“盛世”的标准,哪怕GDP再高,也不能掉以轻心。而西方社会更多是静态判断,只看当下,不看全局。 这位德国网友或许不知道,中国直到2000年前后才彻底解决温饱问题。从温饱到富裕,才不过二十几年,怎么可能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中国坚持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是为了在国际谈判中占便宜。这种说法既不客观,也不厚道。 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贸易谈判、科技合作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从来没“只要权利,不要义务”。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输出的不是制度,而是基础设施;提供的不是干预,而是合作。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恰恰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样子。 所以说,这位德国网友看问题,看得太表面。美国的问题是“硬伤”,中国的问题是“成长的烦恼”。 更何况,美国的“强大”早就开始动摇。美元地位受到挑战,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快。 乌克兰战局陷入僵局,中东政策一团乱麻。2025年,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早已不再是“说一不二”。 而中国呢,越是被误解,越是沉稳。不吵不闹,不争不抢,靠的不是话术,而是真正的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