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尴尬了!”10月21日,浙江江山,一女子早晨起来开车送儿子上学,一路“沉浸式”开车到学校,接到婆婆打电话才得知她竟然把儿子落在家里了!网友:是你要去上小学吗? 浙江江山一位妈妈早起送儿子上学,吃完早餐拎起书包就坐进了驾驶室,孩子想起没拿牛奶返回屋里,她竟然没察觉,一脚油门就开走了,直到快到学校接到婆婆电话,才发现后座空无一人——孩子压根没上车。 类似的事情其实不少见,武汉一位叔叔送3岁侄女去幼儿园,只看到校名里有“爱家”两个字,就把孩子送进了旁边的小学,小女孩在校园里转悠了好久,直到值班老师发现才联系上家人。 梁平一位奶奶更离谱,送两岁多的孙子坐校车时上错了车,孩子被带到陌生幼儿园后不哭不闹待了一整天,下午才被接回来。 上海嘉定还有位奶奶用电动车送孙女上学,等红灯时被民警拦下纠正违章,绿灯亮后直接骑车走了,把已经下车的孙女落在了路口,好在小女孩记得父母的叮嘱原地等待,奶奶很快想起来折返接走了她。 为什么家长们在送孩子上学这件事上频频出错?早晨时间紧张、节奏快是主要原因,很多父母一边要赶着上班,一边要照顾孩子起居,忙乱中难免疏忽。 如果临时换人接送就更容易出问题。平时都是妈妈送,偶尔换成爸爸或者祖辈,对流程不熟悉就可能搞混,加上有些学校或幼儿园名称相似、距离相近,也增加了送错的可能。 想要避免这类尴尬,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建立固定的出门流程,比如上车前和孩子击个掌,或者让孩子上车后说句“妈妈我上来了”,简单的互动就能确保不会把人落下。 临时换人接送时,一定要提前沟通清楚具体地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在家庭群里发个定位,或者把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存好,遇到不确定的情况随时联系。 尽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记住家长电话、家庭住址和幼儿园全名,这对年龄小的孩子特别重要,遇到突发情况,孩子能清楚地告诉老师或民警自己的信息,大人也能更快找到他们。 鼓励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学习用品,而不是事事由家长包办,孩子在整理过程中会检查东西带齐没有,自然会提醒大人,这样不仅能减少遗忘,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偶尔粗心可以理解,但如果经常发生类似情况,家长就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习惯了,确保孩子安全、准时到校是家长的基本责任 这妈妈绝对是“沉浸式”送娃的巅峰代表了!一路开到学校都没发现后座没人,这是完全进入了“忘我”境界啊,网友调侃说“是你要去上小学吗”,简直精准戳中笑点。 “这娃是充话费送的吧? 我妈当年顶多是忘给我带水壶,这直接把人给落家里了,孩子拿着牛奶出来那一刻得多懵圈:”我车呢?我那么大一个妈妈呢?” “同款姥爷了解一下! 我家姥爷送外孙上学,孩子还没上车呢,他骑着电动车就走了,比新闻里这位妈妈还离谱。看来在‘忘崽’这件事上,部分家长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 “代入一下孩子,心理阴影面积巨大,妈妈开车走了,自己被扔在原地,那一刻肯定又害怕又委屈,这种经历可别给孩子留下‘妈妈不要我了’的心理创伤才好。” “都是忙碌惹的祸! 早上就跟打仗一样,又要赶时间,又要操心孩子吃喝学习,大脑容易‘短路’。估计这位妈妈满脑子都是‘别迟到、别迟到’,结果把最重要的‘零件’给忘了。理解但不提倡哈!” “这算啥,我还看过更绝的,有家长在高速服务区上完厕所,自己开车走了,把孩子给落那儿了,孩子在后面狂奔追车,那才叫一个惊心动魄。跟这些相比,孩子好歹是在家里,还算安全。” “看来得有个‘上车确认’仪式。 我家现在规定,孩子上车必须喊一声‘坐好啦’,我回应‘收到’再出发。再不然就在后座贴个条:‘娃在吗?’检查一下总没错,安全无小事!” 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或者干过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马大哈“事件?你是那个被”遗忘“过的娃,还是也曾粗心过一回的家长?说说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忘崽”乌龙吧! 信源:星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