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才发现一个恐怖的人生真相:那天和我妈唠家常,我妈说邻居谁谁谁去世了,前一天还好好的,半夜走了。我忽然觉得小时候的老人慢慢的走了,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看着身边的事物无声无息的消失,,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想起了一句话“你觉得在失去是因为你觉这些都是你的,需求越少就离神越近。” 钱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却流向了能吃苦的人,但再苦都要好好的活着。人到中年拉开了人生的下半场,在这厂名为“自己”的默剧里,心力才是主角。慎言慎行不要把自己有限心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让自己精疲力尽。就如《金刚经》的那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年人的心动,是窗台那盆不敢多浇水的兰。 上周在画展偶遇她,米色开衫上沾着颜料斑点。我们站在同一幅水墨画前,她轻声说:“这墨色像极了晚霞将尽时的天。”我点头微笑,把“你眼睛比画好看”咽回肚里。 中年人的喜欢,是下雨天收进阳台的衬衫 知道它在风中舒展的样子最美,却更明白沾了雨渍会毁掉这份美好。每晚翻看她在朋友圈发的速写,就像睡前读两页诗经——不必拥有,已然滋养。 同学会那晚她坐在对角,灯光刚好勾勒出发梢的弧度。有人起哄喝交杯酒,我举起茶杯:“以茶代酒,敬我们这些看懂山水画的人。”她眼底有星光一闪,像砚台里化开的墨。 有些风景注定要隔着玻璃看 年轻时总想砸开橱窗把瓷器捧回家,现在懂了——呵在展品上的雾气,才是它与你最相宜的距离。上周她发来消息说要去巴黎进修,我回“保重”,心想:幸好从未说过喜欢。 今晨散步,见白玉兰在枝头颤巍巍开着。伸手虚虚一拢,掌心留下若有若无的香。忽然明白:中年人的情意,本就是这般不即不离的温柔。 就像老茶客珍藏的那把紫砂壶, 日日摩挲却从不注水冲泡, 怕惊扰了岁月养出的包浆。 我们终于学会, 把汹涌的潮汐安抚成月下的清波, 在恰到好处的距离里, 守护彼此身上 不曾被生活磨钝的星光。 。 今早买菜时,摊主多找十块钱。追着还她时,她愣了下,硬往菜篮子里塞了把荠菜:“拿去做汤,清火的。” 回家路上,晨光把影子拉得很长。忽然想起《菜根谭》里的话: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原来中年不是下坡路, 而是换条更从容的路径。 当我们停止向外索求认可, 内在的圆融自会照亮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