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争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何落败? 据说,还是举全省之力。 最初,丝绸之路的注释

在哪里呢 2025-10-26 18:56:27

河南洛阳争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何落败? 据说,还是举全省之力。 最初,丝绸之路的注释, 的确是, 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最终注释为: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就是防盗锁, 防止混淆概念, 模糊丝绸之路的起源,起点。 即使河南依旧使用, 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也改变不了丝绸之路的起点。 这是因为, 谈起点,离不开起源。 长安也好,起始段也好, 这个起, 已经离不开“起始”“起源”为核心前提,它锁定了丝绸之路, 首次开辟并形成官方、 稳定交流路线的最初起点,即 西汉的长安(今西安) , 是唯一的起点。 而洛阳, 虽在东汉及后续朝代, 成为丝路重要起点, 但属于丝路“发展延续期”的关键节点,并非“起源”层面的初始起点, 二者在“时间先后”, 和“历史定位”上有明确区别。 丝绸之路“起源阶段” 1.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首次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旨在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虽未达成军事目标,但开启了中原与西域的官方交流,为丝路开辟奠定基础。 2. 公元前126年:张骞历经13年艰险后返回长安,带回西域各国的地理、物产、风俗等关键信息,让汉朝首次全面了解西域,为后续丝路路线规划提供依据。 3.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携带大量丝绸、黄金等物资,从长安出发,出访乌孙、大宛等国,促成汉朝与西域多国建立正式外交与贸易关系,标志着丝绸之路官方路线初步形成。 4. 公元前115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返回长安,此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商队频繁从长安出发,西域各国使者、商人也陆续抵达长安,长安作为丝路初始起点的地位正式确立,丝路交流进入常态化。 所以,即使河南段, 把丝绸之路的注释更改为, 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也摆脱不了这个“起”字, 起,起始,起源。 河南段不是起始, 也不是起源。 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河南举全省之力, 争丝绸之路起点败下阵的原因。 其实,丝绸之路起点之争, 就像接力赛, 争谁是第一棒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道理, 河南还要举全省之力来与西安争? 第二棒的队员, 永远成为不了第一棒。 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洛阳只是丝绸之路的延续,延展。 而双起点论, 就是混淆概念,浑水摸鱼。

0 阅读:0
在哪里呢

在哪里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