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多研究自己,少关注世界。把自己当课题研究透了,再去看世界,人生会顺很多。
有个粉丝投稿,说家里每个人的生日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老公爱喝的茶、孩子爱吃的菜,她闭着眼都能报出来。可轮到她自己,她却想了半天说:“我好像……没什么特别喜欢的。”
上周她突然晕倒被送进医院,医生说她是长期焦虑和营养失衡导致的,家人才发现,她连自己对花粉过敏都忘了告诉别人,平时为了迁就家人的口味,总吃让她肠胃不适的菜。
她醒来后哭着:“我总想着把家里人照顾好,却忘了自己也是需要被看见的人。”
这就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上学时是对好朋友掏心掏肺,却被忽视冷落的;上班后是任劳任怨,却被同事甩锅不受待见的……
她们执着于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完美的,认为完美就会得到爱。可奇怪的是,付出越多自己却变得越不重要。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和这位粉丝一样、忙着研究别人的喜好、世界的规律,却把自己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真正的清醒,是把“自我研究”当成终身课题。当你开始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厌恶什么,你就有了筛选生活的主动权。
那些消耗你的关系,你会果断远离;那些不适合的工作,你会勇敢放弃;那些让你不舒服的社交,你会坦然拒绝。
分享几个研究自己的小技巧:
• 花一周时间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找到让你开心和焦虑的事;比如吃海鲜会开心,闻到百合会打喷嚏。
• 列出自己的“舒适清单”,比如喜欢的穿搭风格、解压方式;
• 定期复盘自己的选择,看看哪些是因为“别人觉得好”,哪些是“自己真的想要”。
• 列一张“自我取悦清单”:每周一次瑜伽课、每月一本喜欢的书、每年一次独自旅行。
你会发现,当你把自己研究透了,那些纠结和内耗会自动消失,生活也会变得清晰又顺畅。
希望你时刻记住:
人生的唯一主角,是你自己。
以上,望你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