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林宫将美国当作对乌克兰战争中的“武器” 俄罗斯正试图将美国重燃的对双边合作的兴趣,变为其对乌战争中的施压筹码。对此,战争研究所(ISW)进行了相关报道。 ISW分析人士指出,克里姆林宫正试图借被绑架的乌克兰儿童回归这一话题向美国政府施压,该话题在俄罗斯宣传中屡次被提及。例如,俄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宣称,乌克兰及其盟友正围绕此问题“煽动反俄运动”。与此同时,美国正考虑出台一项认定俄罗斯为恐怖主义资助国的法案,起因正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儿童的驱逐行为。 分析人士提醒,俄罗斯儿童权利专员玛丽亚·利沃娃 - 别洛娃曾亲口承认,自己参与了强迫一名乌克兰青少年迁移至俄罗斯并对其进行亲俄意识形态再教育之事。 耶鲁大学人道主义实验室的数据表明,俄罗斯可能已驱逐超3.5万名乌克兰儿童,并将他们拘禁在占领区的再教育营地及俄罗斯境内。 外交施压与“合作博弈”: 克里姆林宫操纵局势的另一手段是《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莫斯科摆出愿意延长该条约有效期的姿态,以此营造对对话持开放态度的假象。 俄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表示,第一步或许是“恢复谈判”,以延长将于2026年到期的条约。 ISW分析人士认为,克里姆林宫正试图借助战争以外的外交手段,从西方获取经济与政治上的让步,同时逃避对侵略乌克兰的责任。 为加大施压力度,莫斯科还采取恐吓策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称,若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或对俄罗斯境内发动攻击,弗拉基米尔·普京“已承诺将作出毁灭性回应”。 ISW强调,这是克里姆林宫一贯言论的延续,旨在让西方相信俄罗斯的胜利似乎不可避免。但实际上,在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俄军在前线成果甚微,近期几乎不可能实现战略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此类声明是俄罗斯军事软弱的表现。克里姆林宫向来以核武器相威胁,以此转移人们对前线失败的注意力,并指责西方“升级局势”。 在新的宣传活动中,莫斯科试图指责乌克兰和西方破坏和平谈判。佩斯科夫称,“欧洲似乎在鼓励乌克兰拒绝与俄罗斯达成协议”。 ISW指出,这些说法是克里姆林宫长期以来的论调,意在诋毁基辅及其伙伴。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公开承认,俄罗斯立场依旧强硬,要求乌克兰保持中立并改变北约政策。 尽管如此,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多次重申,乌克兰愿意采取和平举措,尤其是与包括美国在内的盟友共同行动。 ISW强调,即便美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某些武器,克里姆林宫也无意停止升级局势。每当俄罗斯获得新的军事工具或战术能力时,都会加剧冲突。 因此,莫斯科试图利用华盛顿作为其对乌战争中的工具,是其更广泛影响力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融合了威胁、操纵和虚假信息。 需要提醒的是,摧毁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和对平民的袭击是普京战略的一部分,他妄图以此迫使乌克兰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