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查不知道,被王健林给惊呆了! 没想到,老王为了搞定6000亿的欠款,硬是撑了整整8年,现在眼看着就要把账还清了。这些年各种省钱、调整开销的办法,从没拖过员工的薪水。 这位71岁的商业老兵还在战斗。当年那句“先定一个小目标”的凡尔赛言犹在耳,如今他却忙着定一个更大的目标——如何活下去。 咱先说说老王这8年是怎么“抠”着过的,这劲头跟当年挥斥方遒的“万达速度”比,简直像换了个人。2017年债务压顶的时候,他没犹豫,直接下了“断臂求生”的狠手:13个万达城打包卖给融创,77家酒店转给富力,连自己一手打造的海外项目,从伦敦的万达酒店到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公寓,说卖就卖,光这几笔交易就回笼了上千亿资金。有人说他“卖祖业”,可他在内部会议上跟高管说:“账还不上,公司没了,才是真对不起跟着我的人。” 省钱的细节更戳人。谁能想到,当年坐飞机只坐头等舱、开会要在豪华会议室的王健林,这几年出差竟常选经济型酒店,有时候为了赶早班机,凌晨五点就自己拎着行李箱去机场,身边只带一个助理。万达内部更是砍起了“非必要开支”:高管们的商务车换成了普通品牌,年度年会从五星级酒店挪到公司食堂,连打印纸都要求双面用。有老员工回忆,有次王健林去分公司考察,中午就跟员工一起吃食堂的盒饭,还开玩笑说“这红烧肉比以前酒店的好吃,还省钱”。 最难得的是,哪怕资金最紧张的2020年,他也没拖过员工一分钱工资。那会儿有传言说万达要裁员降薪,不少员工心里发慌,结果发薪日一到,工资准时到账,连基层保洁阿姨的补贴都没少。后来才知道,为了保证工资发放,王健林特意跟银行协商,把部分资产处置款优先划到工资账户,还跟高管们说“员工跟着咱不容易,再难也不能亏了他们”。这种时候不“甩锅”给员工,在当年的地产寒冬里,真没几家企业能做到。 其实老王心里门儿清,光靠“卖卖卖”撑不了长久,还得给万达找新活路。这几年他把重心全押在了“轻资产”上——不再自己拿地盖商场,而是帮别人运营管理,靠收租金和管理费赚钱。现在全国不少城市的“万达广场”,其实都不是万达的资产,但运营权在万达手里。这种模式不用垫资拿地,风险小,现金流还稳,短短几年就帮万达缓过了气。2023年万达商管上市申报时,数据显示它的租金收入突破百亿,这意味着老王终于不用再靠“卖东西”还账,有了稳定的“造血”能力。 回头看这8年,从“先赚一个亿”的高调,到“怎么活下去”的务实,王健林的转变里藏着太多商业人的无奈,却也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现在很多企业遇到危机就裁员、欠薪,甚至老板“跑路”,对比之下,老王哪怕卖资产、省开支,也守住了对员工的承诺,这份担当比“还清6000亿”更让人佩服。71岁的年纪,本该含饴弄孙,他却还在跑项目、盯运营,这份“战斗”的劲头,难怪有人说“王健林不是垮了,是换了种活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