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德国外长,取消了26号的访华日程。  “因为没有人会见

芸霄记史 2025-10-25 10:53:04

习惯了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的德国外长,取消了26号的访华日程。   “因为没有人会见他”!     原本被认为是一次为德国总理默茨亚洲访问“打前站”的重要外交行程,却因为中方未安排部长级别以上会晤而临时取消。   英国路透社援引德国《图片报》的说法,中方没有安排高层会晤,是整件事的关键点,瓦德富尔团队在评估后决定“不如不来”,毕竟如果连合照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访问只会让他更尴尬。   德国媒体很快将这件事定性为“外交灾难”,甚至连标题都带着火气,《世界报》称,这不仅是瓦德富尔个人的失误,更是默茨政府面临的一次巨大警告。     《世界报》提到,瓦德富尔此次本非单独行动,而是默茨计划“打包式访问亚洲”的前站,他的任务原意是提前沟通,为默茨下周的中印之行铺路。   但如今,前哨被迫撤退,后续行程自然也被蒙上阴影,按照外交规律来看,外长前脚被拒,领导人后脚硬着头皮去的可能性极低。     德国方面的失落显而易见,多个媒体认为,这是中国明确释放的信号,对默茨这届政府“不感兴趣”。   默茨上任已半年,直到最近才决定访问中国,这拖延本身就让人看出他对中德关系的重视不够,相比之下,前任朔尔茨与默克尔对华往来频繁,无论在经贸还是政策层面都保持了积极沟通,如今默茨上台后,口气强硬、态度高傲,中方自然不会过多理会。     这次事件也让德国内部哗然,执政联盟成员和媒体接连发文,质疑默茨团队的外交判断。毕竟,在全球经济不稳的当下,德国离不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也一再强调互利共赢,若德国继续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处理对华关系,吃亏的最终还是本国企业。     从默克尔时代留下的稳固关系,到如今的尴尬局面,这种急剧降温不是偶然,默茨政府上任后对外言论频频冒犯中国,外交辞令冷硬僵直,甚至在欧盟内部频繁挑动对华议题。   结果现在,中国不躲不避,只是“礼貌但不热情”,一次冷处理,让德国自己陷入困局。     德国外交的败笔,也提醒了欧洲一些政客,时代变了,中国已经不再是随意被讲条件的对象,而是能用行动回应态度的大国,如果你不尊重,就不会被尊重。

0 阅读:76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