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四中全会公报和今天的记者会上,有一句话格外让我注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

军师 2025-10-25 03:08:44

昨天的四中全会公报和今天的记者会上,有一句话格外让我注意,“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这一句看似很“官方”的语汇,却藏着久违的烟火气。它意味着在补贴叠加流量造势的消费模式之后,国家或许开始新的思考:与其一轮又一轮的拉新促销,不如让消费真正回到人们的生活现场。 公报尤其提到,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有效消费,让“投资于物与人紧密结合”。这或许代表着未来的补贴不再是短期的红包刺激,而是扶持社区商业,鼓励服务升级,重建线下信任感,让人们愿意走出家门,再次相信“买得值”、“看得见内容”。 大家肯定有过类似经历:直播间里抢的优惠券看似划算,下单后却发现商品和宣传差得远;手机里塞满了外卖红包,却忘了楼下菜市场的黄瓜有多新鲜。过去几年,流量驱动的消费模式确实造出了不少热闹,但热闹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套路——虚假宣传、低价劣质、售后失联,市场监管总局去年一年就查处了3.6万件涉网案件,连“三只羊”这样的大直播间都因虚假宣传被查。这种只靠补贴拉来的“伪需求”,就像一戳就破的泡沫,根本撑不起消费的长远发展。 政策转向早有信号,只是这次四中全会把方向拨得更明了。你去逛一趟社区就明白,现在的实体经济早不是老印象里的夫妻店了。北京的街道把闲置空间免费给修鞋、配钥匙的小商户,深圳的社区把空地改成了邻里活动中心,铁西社区的助老餐厅10块钱就能让老人吃上热乎饭。这些不是靠流量堆出来的,是真真切切扎根在生活里的需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实在,2024年四季度实体店零售增速一下子冲到4.1%,比三季度快了2.9个百分点,老百姓用脚投票的选择最诚实。 “投资于物与人紧密结合”这话,拆穿了说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物要服务于人,人要能带动物的价值。泗洪县把闲置地块改成新星夜市,不光吸引了60多家商户、带动300人就业,还让社区一年多赚300多万。这就是最好的例子:建夜市是“投资于物”,解决就业、方便居民是“投资于人”,两者拧在一起,消费自然就活了。反观之前的消费红包,钱花出去换来了一时的订单增长,却没留下任何能持续造血的东西,更别说让人们愿意走出家门了。 现在的消费早就不是“买东西”那么简单了。美团数据显示,最近半年“社区健身”搜索量涨了180%,“居家养老服务”更是翻了两倍多。人们要的是下楼就能健身的便利,是老人吃饭有人管的踏实,是和商家熟络后的心安。这些需求,直播带货给不了,短期补贴换不来,只能靠实体经济一点点扎根生长。杭州花力气吸引200万年轻人才,长沙把城市打造成“既能奋斗又好生活”的模样,本质都是在做“投资于人”的生意,人留下来了,消费自然就有了根基。 政策的逻辑变了,从追求“短期热闹”转向了“长久踏实”。那些能让人摸得着、信得过、离不开的实体经济,才是未来消费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2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