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志愿军第20兵团,突然神秘消失,不仅国外,连国内都不知

熹然说历史 2025-10-24 23:51:23

1958年,留在朝鲜援建的志愿军第20兵团,突然神秘消失,不仅国外,连国内都不知道这支10万大军去哪里了。 1958年秋天,一支在朝鲜战场上打出赫赫威名的部队突然从地图上消失了。美军情报部门派出特务搜寻了整整两年,始终找不到踪迹。连这支部队官兵的家属都不知道亲人去了哪里。直到两年后,当中国第一枚导弹腾空而起,谜底才揭开——原来他们去了戈壁深处,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58年2月,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志愿军将在年底前全部撤离朝鲜。这本是一件公开的事情,各批次撤军都有详细计划。可就在这年秋天,驻扎朝鲜的志愿军第20兵团却突然没了动静。 这支部队可不是一般的队伍。1953年夏天,正是他们在金城反击战中打得南朝鲜军队溃不成军,直接促成了停战协定的签署。战后他们一直留在朝鲜,负责援建工作和威慑作用。当时的代司令员叫孙继先,这个名字在军史上响当当——长征时他带着17个战士强渡大渡河,是那场著名战役的十八勇士之一。 1958年秋天的某一天,孙继先接到了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打来的电话,让他先回国接受新任务。电话里的内容很简短,只说20兵团要开赴国内指定地点。就这样,这支部队在一夜之间从朝鲜消失了。 美军情报部门立刻警觉起来。他们在朝鲜境内找不到这支部队的踪迹,在中国境内也没发现大规模军队调动的迹象。要知道,这么多人的转移不可能悄无声息。美军和台湾方面都派出了特务四处打探,可就是查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光是国外,连国内很多军队高层都不清楚这支部队去了哪里。那些官兵的家属更是摸不着头脑,只知道亲人在执行保密任务。 孙继先回国后,被直接带到了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的办公室。萧华开门见山:“老孙,上级决定让你去大西北筹建一个导弹试验靶场。”这个任务太重要了,所以整个过程都要绝对保密。 1958年3月,20兵团的机关和直属队人员秘密从朝鲜回到国内。他们没有像其他部队那样受到欢迎仪式,而是直接奔赴了内蒙古额济纳旗。当孙继先第一次踏上那片戈壁滩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连鸟都不愿意飞过去。在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他看到了一小片绿色,那是祁连山融化的雪水渗出地面形成的。孙继先看着那片绿色说了一句话:“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为了支持基地建设,额济纳旗的牧民们做出了巨大牺牲。260多户人家、1100多人,还有7万多头牲畜,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向北搬迁了140公里。他们在长途跋涉中遇到过沙尘暴,喝过苦咸水,甚至遭遇过野狼袭击,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建设条件实在太艰苦了。戈壁滩上夏天热得能把石头晒裂,冬天冷得滴水成冰。官兵们住的是帐篷,喝的是苦咸水,吃的是粗粮。有人因为中暑倒下,有人因为缺水病倒,但大家都咬牙坚持。孙继先带头和战士们一起挖地基、搬材料、建厂房。 美军和台湾方面的特务找了整整两年,才逐渐打听到这支部队去了额济纳旗,正在建设中国的第一个导弹发射场。但那时候基地已经初具规模,保密工作做得很严密,外人根本进不去。 1960年11月5日上午9点02分,戈壁滩上响起了一声巨大的轰鸣。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从发射塔上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火焰直冲云霄。7分多钟后,导弹准确命中了554公里外的目标。在场的聂荣臻元帅激动地宣布:“从今天起,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 这一天,那些在戈壁滩上奋战了两年多的建设者们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们当中有人流下了眼泪,那是激动的泪水,也是为那些在建设中牺牲的战友流的泪。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导弹在这里发射成功。这个基地后来发展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基地。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神舟飞船,再到天宫空间站,无数个中国航天的”第一次”都在这里实现。 1990年4月,孙继先在济南去世。按照他的遗愿,家人把他的骨灰埋在了额济纳旗”青山头”一侧的烈士陵园。那句”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话,他用一生兑现了承诺。 从大渡河的激流到戈壁滩的荒漠,从战火纷飞到和平建设,孙继先和他的战友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使命担当。那支当年”神秘消失”的部队,实际上是去完成了一项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任务。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奇迹。 额济纳旗与中国航天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每当神舟飞船从这里升空,人们都会想起那些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建设者。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建设初期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0 阅读:68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