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坏的房子、商场、办公楼……修起来简直是个无底洞! 以色列内政部刚统计完,光特拉维夫、海法这几个大城市,就有超过3200栋建筑遭了殃,这可不是乡下的小平房,随便补补就能住。 特拉维夫的写字楼全是玻璃幕墙和钢筋结构,海法港周边的商场连带地下车库和管线,哪一样修起来不要真金白银? 就拿普通居民楼来说,导弹残骸砸下来可不是破个窗户那么简单,承重墙可能都震出裂纹,有的楼直接被削掉半层,这种房子要么彻底推倒重建,要么就得花大价钱加固,光检测每栋楼的安全状况就得花不少钱,更别说后续的建材和人工了。 最要命的是,以色列现在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修,你知道不,2025年第二季度以色列经济都开始收缩了,年化速度跌了快4%,这还是一年半来头一回出现季度收缩。 经济本来就不景气,政府兜里早就没多少余钱了,财政赤字都从5%涨到6.2%了,连日常的政府支出都降了1%,哪还有闲钱管修房子的事儿? 之前有消息说重建总共得要上千亿资金,就现在这经济状况,短期根本凑不齐,这重建工作只能拖着,越拖越麻烦。 可能有人觉得以色列科技行业厉害,初创公司融资多,能帮衬一把?可那些钱都是人家企业自己用来发展的,政府总不能硬抢吧。 而且科技行业再能挣钱,也架不住整体经济拉胯。2025年二季度的时候,固定资本形成暴跌了12.8%,说白了就是没人敢往实体经济里投钱了,连企业自己都怕血本无归,更别提掏腰包帮着修民生建筑了。 更糟的是,外资还在往外跑,挪威主权基金都带头撤资了,特拉维夫股市之前跌得一塌糊涂,证券交易所都停摆过,这钱袋子是越捂越紧。 修房子不光是缺钱,还缺人缺材料,以色列的建筑业本来就靠巴勒斯坦工人撑着,现在冲突一闹,工人来不了,建材运输也成了大问题。 马士基这些航运巨头之前都不敢靠海法港了,停了好一阵子才恢复,就算现在船来了,建材价格也涨了不少。 你想啊,钢筋水泥砂石料都涨价,人工又缺,修一栋楼的成本比平时得高出一大截,3200栋楼加起来,这成本简直不敢算。 更气人的是,有些商场和办公楼就算修好了,生意也回不来了。6月冲突那阵子,游客从十六万人跌到五千多,旅游业差点崩了,商场没人逛,办公楼租不出去,业主就算砸钱修好了,也赚不回维修费,这不就是白扔钱吗? 以色列央行和财政部现在还在互相扯皮呢,央行怕通胀不敢降息,财长急着救企业要减税,俩人为这事儿吵得不可开交。 央行行长说现在减税就是“吃安眠药喝浓缩咖啡”,看着管用其实是拆东墙补西墙,财政赤字本来就快到警戒线了,再减税更没钱办事了。 这种时候政府连个统一的救市方案都拿不出来,更别说专门拨钱修建筑了,普通老百姓更是惨,好多人房子被砸了只能租房住,房贷还得照还,二季度都出现不少贷款逾期的情况了,中小企业借钱成本也涨了,大家日子都紧巴巴的,谁还有能力自己修房子?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事儿还不是一次性的开销,就算第一批房子修好了,谁能保证以后不再有导弹打过来?只要冲突没彻底停,这些建筑就随时可能再遭秧,今天刚补好的墙,明天可能又被砸个洞,这修修补补的钱就是个无底洞。 而且经济越差,税就越难收,政府收入跟着降,修房子的钱就更没着落,陷入恶性循环。 阿拉伯国家还威胁要搞资本封锁,要是真这么干,以色列的外贸和金融都得受重挫,到时候别说修房子,连吃饭都成问题。 以色列之前总靠着美国帮忙,觉得有靠山就不怕花钱,可美国自己也陷在债务危机里,能给的支持越来越少。 犹太财团看着风光,真到事儿上跑得比谁都快,最后这烂摊子还得老百姓和政府扛着。 内塔尼亚胡之前还嘴硬吹自家科技厉害,可手机里的软件再牛,也填不上建筑维修的窟窿,也帮不了无家可归的人。 说到底,以色列这次是真没算明白账,以为打赢仗就行,没想到导弹残骸砸坏的不光是房子,更是本来就脆弱的经济根基。 这3200栋建筑就是3200个吞钱的口子,现在经济收缩、资金外流、缺人缺料,想堵上这些口子简直难如登天。 这哪是修房子啊,分明是往无底洞里填钱,而且填多少都看不到头,比打仗花的那些军费疼多了,也持久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