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陆军正式宣布了! 10月21日,美国陆军正式宣布邀请私募股权集团加入其规模高达1500亿美元的军队改造计划,这标志着美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重塑其战斗力,相当于直接把五角大楼和华尔街焊在了一起。 这场被叫做“未来地平线”的计划,已经拉上了黑石、凯雷等15家私募大佬入局。1500亿砸向中程导弹、舰艇升级这些硬核领域,连夏威夷的军事基地都要改造成数据中枢。 美军这步棋,说白了是被钱逼出来的。2025年军费虽飙到1万亿美元,但装备维护占了四成,真正能投给新体系的钱没多少。私募的作用不只是给钱,黑石、凯雷这些机构早带着运营团队进场,用商业KPI管军队——从装备保养周期到基地后勤采购,全按“降本增效”的逻辑算,把军事资源当成待优化的“资产包”。比如夏威夷基地的闲置土地,直接打包成20年租赁权,换来了私募12亿美元投资改数据中心,还承诺每年5%的保底收益。 更深的算计藏在产业链里。私募不光投终端装备,还盯着稀土加工这类关键环节——导弹制导系统缺不了稀土,之前被卡住过脖子,现在让华尔街资本下场控产能,等于给供应链上了“金融保险”。这种玩法比传统军工合作狠,洛克希德·马丁这些老巨头还靠政府订单吃饭,私募直接要“长期收益分成”,把国家安全变成了盈利生意。2024年国防科技初创公司拿了30亿美元风投,早说明资本早盯上这块肥肉了。 但资本的算盘里,从来没有“不计成本保安全”的逻辑。私募追求短期ROI,很可能为了砍成本搞小动作:把装备保养从三个月延到五个月,或是采购便宜但可靠性差的零件。更要命的是“利益绑定”,黑石投了中程导弹项目,将来国会讨论是否削减相关预算时,难免受资本游说影响。艾森豪威尔当年警告的“军工复合体”,现在直接升级成“金融-军工-科技”铁三角,帕兰提尔这类科技公司靠AI情报系统赚的钱,已经赶上传统军工巨头了 。 这招也藏着风险。欧盟刚砸1500亿欧元搞自主国防,明确把美国公司排除在外,美军想靠私募加速军备,反而可能激化盟友间的产业竞争 。国内压力更现实,130万士兵曾因政府停摆领不到军饷,现在却让华尔街从军事项目里赚分红,民众早有不满。而且私募的钱要靠资产抵押,军火库闲置装备、基地土地都成了质押品,万一项目亏损,军事资产处置可能暴露机密。 美军的尝试,本质是用市场化手段补预算短板,却把军队拖进了“盈利优先”的漩涡。国防的核心是安全冗余,资本的核心是风险控制,两者天生存在矛盾。短期看,1500亿能让中程导弹、数据中枢快点落地;但长期来,当KPI压过战备需求,当资本游说左右战略决策,这种“焊死”的合作可能变成战斗力的“隐形陷阱”。 美国陆军绑上华尔街,是特殊预算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却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把军事力量变成可盈利的金融产品,模糊了国家安全与资本利益的边界。这种模式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资本逐利的天性与国防建设的长期性终究相悖,一旦利益链条断裂,受损的只会是真正的战备能力。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你们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