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最扎心的是王自如吧! 不是捕风捉影,是10月23日那则视频里的画面太戳人——曾经被董明珠夸“和其他网红员工不在同一起跑线”的他,如今背着1亿负债被限高,只能挤绿皮火车出差,镜头里的黑眼圈重得像涂了墨,说话都没了当年的底气。这落差,谁看了不唏嘘? 他可不是普通创业者,早年靠数码评测起家,凭着犀利观点圈粉千万,算得上行业里的“初代顶流”。后来入职格力,董明珠直接给了他核心岗位,公开称赞他“经过市场锻炼,对人生认识不在一个层面”,那时候的他,出席活动都带着精英范儿,谁能想到短短几年会落到这步田地? 视频里有个细节特心酸,记者问他为啥接受拍摄,他摩挲着磨破边的行李箱拉杆,笑了笑说“想记录一下这个阶段的自己”。这话听着云淡风轻,可结合他被限高的处境,哪是记录?分明是无路可退后的坦然,毕竟连高铁商务座都坐不了,只能在绿皮火车上熬十几个小时,这种苦不是谁都能扛。 更扎心的是他那句“创业第一目标是还钱”。创业失败的人多了,但敢这么直白说出来的少,尤其是他这种曾站在聚光灯下的人。要知道,限高令意味着不能坐飞机、住星级酒店,连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都受影响,这1亿负债像座山,压得他连抬头的力气都快没了。 有人翻出他早年的争议言论,说他当年对董明珠的追捧“太过谦卑甚至谄媚”,现在落魄是“反噬”。这话太刻薄了!职场里对前辈的尊重本没错,只是他没料到创业路上的坑这么多,毕竟从评测博主转型企业管理者,既要懂市场又要懂管理,跨度之大远超想象,摔跟头其实早有预兆。 你说他冤吗?有点。当年要是继续做评测,凭着积累的口碑大概率能稳赚,可他偏要跨界创业,这种勇气值得佩服。但他也真不冤,创业哪是靠名气就能成的?没有扎实的供应链资源,缺乏精准的市场预判,就算有董明珠的背书,也架不住市场的敲打,这1亿负债说白了,是交了最昂贵的“认知学费”。 视频底下有两条评论特别火:“当年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狼狈”“这才是成年人真实的创业图鉴”。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他没躲没逃,敢直面镜头说“还钱”,就比那些卷款跑路的创业者强太多。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连承认失败的勇气都没有。 1亿负债压不死人,但能磨掉虚浮的傲气。绿皮火车上的十几个小时,足够让他想明白当年的问题出在哪——是把名气当成了实力,还是对行业的认知不够透彻?这些答案,比任何成功学都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