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降3.9%,到底怎么回事?和美国加关税没啥关系,也有不小的好处
刚布鲁金斯学会的Robin Brooks又说美国加关税赢了,因为中国9月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降3.9%。这逻辑说好几次了,大意是中国本来要出口美国的,关税一加不行了,就只能出口别的国家或自己销售,会通缩。9月中国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降3.9%,是04年9月以来最严重的通货紧缩速度。这说明中国商家在打折销售,所以美国赢了,而不是通常以为的中国占上风。
耐用消费品就是家电、手机、汽车这些能用很长时间的商品。价格降幅2005年以来最高,具体细节解释,有三个因素。一是家电、汽车、手机等置换周期拉长,居民观望情绪浓,厂家以价换量,压低出厂价。二是钢材、有色、化工等原材料价格 8-9 月环比普降,成本端影响到下游,企业下调出厂报价。三是能源价格回落,带动运输、仓储费用下降,这是流通环节价格也降了,也给了厂家进一步降价的空间。
降价是有的,但是和美国新加的关税没啥关系。美国没和中国大打关税战的时候,汽车和手机也出口不到美国,用的国安理由。家电情况复杂一些,但只要联网、智能,就被美国说有信息问题。所以,中国的大家电企业在美国没多少生意,只是一些低端、贴牌产品。这情况都好几年了,和2025年的关税冲突没关系。
中国这耐用消费品降价,也不样一味说得愁云惨雾。价格下降,居民得到实惠,性能不错的智能手机和家电普及,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很难做到的。现在要实现低价优质的汽车普及,这也是全球独一份。出口竞争力也强得吓人,这也是好处。
前三季度汽车销量2436.3 万辆,同比增长 12.9%,销量历史新高。显然,这和汽车大降价很有关系。一些穷人买车也不算奢侈行为了,这是发达国家才有的生活。
前三季度家电零售额6550亿元,同比增长5.2%。清洁电器、空调、洗护(干衣机)同比增长12%-30%;彩电、冰箱、热水器等9月单月下滑超两位数,拖累整体环比。这说明中国家电需求在升级,更追求生活质量了。
手机不太景气,前三季度手机市场累计出货量2.06 亿台,同比小幅下降 1.2%,存量盘整阶段。这是市场缺少升级动力,够用了,也没啥新功能。
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并不是宏观上出问题了,市场购买力没问题。主要是微观价格形成机制上,全球唯一地价格不断下降。微观上有好有坏,但和美国加关税没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