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吴石牺牲后,选择在台自首的“谍王”徐会之。通常情况下,自首都被认为是“背叛

李满谈过去 2025-10-24 12:49:13

下图是吴石牺牲后,选择在台自首的“谍王”徐会之。通常情况下,自首都被认为是“背叛”,然而自首仍被蒋介石下令枪决的徐会之,却在1985年,即他牺牲34年后,被追认为烈士。事后,人们才发现:他的自首,实是顶级阳谋。 徐会之是被中共秘密派往台湾的,他赴台时,台湾已经成为情报禁区。他因为之前反过蒋,所以赴台后,其行踪一直备受国民党情报机构的监视。 徐会之赴台以后的首要任务,是策反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彭孟缉。彭孟缉和徐会之同是黄埔生,他是彭孟缉的师兄,他们还同是湖北老乡。也是基于此,徐会之才会被派去策反彭孟缉。 彭孟缉与徐会之密谈时,虽然表面敷衍,但暗地里却向蒋介石把情况汇报了。他还给当局递交了一份“异动分子名单”,徐会之名列其中。 冒险策反,结果被列入“异动分子名单”后,徐会之眼看着危险临近,便干脆决定走一遭险棋,直接自首。这里的危险临近,其实就是蔡孝乾叛变后提供的情报里,他能被“逆向锁定”。 徐会之以自首的方式给自己黄埔一期的老同学袁守谦提交了一份书面自首报告,表示要“悔过自新”,“争取活命”。 然而,他真的贪生怕死吗?答案是否定的,从他后来所做的一切来看,他自首,实是顶级阳谋。请看具体—— 首先,徐会之的自首报告,表面是讲述自己在大陆时期与中共的接触经历,实际上却是各种混淆国民党视听。同时,他还在利用所谓的自首文件,完成情报核查,为大陆提供战略反馈。 比如,徐会之在自首报告中详述其1948年,在重庆与中共地下党交换国民党军长江防线部署的细节,表面是"悔过",实际上,他把这部分详细写出来的目的,是因为他并不完全确定这些传递出去的情报“是否准确”。所以,他写出来,以借国民党内部渠道间接验证了此前传递情报的真实性 。 结果,他还真的得到了验证了,蒋介石在批阅报告时曾批注“此节与国防部战史记载吻合”,徐会之依据此完成了情报核查。 徐会之,还在自首中搞“离间计”。你彭孟缉不是在与我密谈后告发我吗?你想这样表达忠心,换荣华富贵?对不起,我不会让你得逞。 徐会之借着自首报告,刻意夸大与彭孟缉的三次会面以及彭的动摇态度,这本身就是破不掉的“阳谋”、离间计。徐会之这么干,当然是吃准了蒋介石“疑心重”。果然,看了他的自首报告后,这个曾经的蒋介石心腹彭孟缉,很快遭到蒋介石的猜忌。徐会之被捕三个月后,他就被调离实权岗位,改任"总统府战略顾问"。 他还故意将自首报告中策反时间提前至1950年3月,实际应是4月。因徐会之篡改时间,国民党特务机关拼命对3月前后赴台的中共人员展开大规模排查,而真正的情报传递渠道,则利用未被查到的契机,迅速完成了关键军事情报的递送。 被捕后,徐会之还编造了一个名为"长江7号"的情报小组,声称其成员分布于台湾各军事要塞。他这么做,当然是为了给情报人员争取更多时间,也为国民党的进一步搜查提供难度。 被关押期间,徐会之还巧妙地用与狱中同学对《黄埔军歌》的方式,将台湾海岸炮位坐标口述给李玉堂,后者通过送饭的伙夫传递给外界。这段经历在李玉堂的绝笔信中得到印证:“与徐兄同囚百日,始知党国大厦已倾。” 徐会之还利用卷烟,将台湾北部雷达站频率传递出去了。1951年9月大陆通过该情报,精准破译国民党“沱江计划”的导弹部署。 1951年1月3日,徐会之在囚室写下了“非我负国,国负我”七个血字。 10个月后,蒋介石直接在《徐会之案签呈》上,写下“应即枪决可也”,并特别注明“死要见尸”。11月18日,徐会之遇害。 行刑前夜,徐会之和看守要来纸笔,画完最后一张台湾海岸炮位坐标图后,将铅笔芯嚼碎咽下 。在马场町被执行抢劫时,他要求哼唱《洪湖水浪打浪》:“让家乡的旋律陪我上路” 。 和当时牺牲的很多烈士一样,他的遗骨被草草掩埋在山林之中,身份也一直未被公开。直到1985年,国家民政部、安全部经过审查,才被追认为烈士。1996年,在家属的努力下,他的遗骸被迎回祖国大陆。 末尾附上徐会之留下的遗言:“我的名字或许会被历史掩埋,但长江不会忘记,那些为两岸统一而流淌的鲜血。”

0 阅读:159

猜你喜欢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