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开怼!10月9号,中国大使联合国硬刚西方8国,这才是国际上该有的公正声音。 联合国开会,平时都客客气气照本宣科,跟念经似的,大家脸上都挂着外交式的微笑,说的话拐十八个弯,听得人昏昏欲睡。 可就在10月9号下午,这剧本被撕了。第80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本来又是一场波澜不惊的一般性辩论,结果,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突然当场开怼。 他直接点名,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捷克、爱尔兰、荷兰、日本,还有欧盟代表团,挨个数了一遍。这阵仗,在联合国那种讲究面子的地方,可不常见。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的聚会上,大家正和和气气地聊天,突然有个人拍案而起,指着几个亲戚说:“你们刚才说的话,全是瞎扯!”全场瞬间安静,所有人都愣住了。 孙磊大使为啥这么生气?因为这几个国家和组织,又在那儿老调重弹,拿新疆、香港、西藏说事,编造一些不实之词,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这种事,过去发生过太多次了。 以前,中方可能也就是会后发个声明,或者找个机会不点名地反驳一下。但这次不一样,中国选择了当场行使答辩权,就是你说完,我立刻站起来反击,一步不让,针锋相对。 孙磊大使的发言,那叫一个犀利。他没有绕弯子,直接指出这些国家的言论充满了“偏见和谎言”,是“出于政治动机的恶意抹黑”。他反问他们,你们自己国家的历史上,对原住民干了什么? 你们国内的种族歧视问题解决了吗?你们在海外发动战争,造成了多少平民伤亡?有什么资格来对别人指手画脚?这番话,等于是在联合国这个最高国际讲坛上,当面掀了这些西方国家的“遮羞布”。 这一下,场面就非常精彩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交锋,而是一场关于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的正面争夺。长期以来,在国际舆论场上,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扮演着“人权法官”的角色,他们手握定义权和解释权,习惯于对其他国家进行审判。 而很多发展中国家,要么是敢怒不敢言,要么是说出来的话没人听。中国这次的“硬刚”,本质上就是在挑战这种不公正的秩序。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心态和策略的一个巨大转变。过去,我们总说“韬光养晦”,想着“闷声发大财”,对于外界的指责,能忍则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体量和影响力已经摆在那,你再怎么低调,别人也会把你当成头号对手。 与其被动地挨骂,不如主动地出击,把场子找回来。中国不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规则的接受者”,而是要成为一个“议程的设置者”和“话语的塑造者”。 这次被点名的8个国家和组织,也很有代表性。英、加、澳、荷都是传统的“五眼联盟”或西方阵营成员,日本是亚洲的紧密盟友,捷克、爱尔兰是欧洲国家,欧盟则代表了整个欧洲的立场。 中国一次性把这么多“玩家”都点出来,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我不是怕你们,我不是不敢跟你们斗,你们联合起来搞小圈子,我也照单全收。 这种当场的、不留情面的反击,其实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打了个样。它传递出一个信号:面对不公正的指责,沉默和忍让换不来尊重,只会让对方变本加厉。 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地位和公正的对待。这才是国际上该有的声音,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敢于亮剑的声音,而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充满偏见的说教。 当然,这场交锋也必然会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氛围。西方媒体肯定会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咄咄逼人”、“不接受批评”的形象。但这又如何?当对方已经把抹黑和攻击当成常态时,任何试图取悦对方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与其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如走好自己的路,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场在联合国的“正面交锋”,就像投入池塘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还会扩散很久。它标志着大国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个从暗流涌动到正面硬刚的阶段。 对于这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激烈的外交风格,你又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必要之举,还是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分裂?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