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美国政府正式宣布,自11月1日起,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中型和重型卡车征收25%的新关税,客车则面临10%的关税。与此同时,签证政策也进一步收紧,所有申请人需回本国面谈,数千个学生签证已被取消。这些政策距离生效仅剩八天。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约24.5万辆中型和重型卡车,贸易额超过200亿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国,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重型卡车出口量达到15.56万辆,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比12%。 美国汽车厂商依赖中国零部件的问题在此次关税战中暴露无遗。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金额达约200亿美元。 美国本土品牌的电动汽车,如Mustang Mach-E或特斯拉Model 3,有30%至51%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若原材料关税落地,其电动车成本将被迫上涨。 福特汽车表示,尽管有关税减免政策有助于降低部分负担,公司今年预估仍将支付约20亿美元关税。 通用汽车也面临类似困境,成本压力最终将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并非美国首次挥舞关税大棒。1930年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平均关税提高到59.1%,结果导致全球贸易萎缩约66%。 1929年到1933年,美国出口额缩水约69%,进口跌幅更超过72%。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率上升和制造业受挫,1930年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从8.7%升至24.9%。 签证的绳索也在同步收紧。9月2日起,美国已全面收紧非移民签证的面谈豁免政策。F-1学生签、J-1交流学者签、H-1B工作签,这些类别的续签几乎全部需要面谈。曾经14岁以下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面谈的宽松政策,如今已成历史。 签证官手上的权力变大了。即使符合免面谈条件,他们仍可随时要求面谈。留学生群体首当其冲,必须提前3-6个月开始准备续签,面对可能长达数月的预约排队。 2023年起,中国企业加速向东南亚、非洲、中东转移产能。宁德时代在墨西哥建厂,潍柴动力进军东欧,中国企业不再完全依赖美国市场。 2024年对墨西哥出口44.5万辆,其中部分通过《美墨加协定》转口至美国。但中国零部件企业已在墨西哥布局12家工厂,通过“地理套利”模式维持竞争力。 根据盖洛普民调,只有约29%的人支持总统的经济政策,显示出民众对政府信任度的下滑。 2018年贸易战,美国加征的关税中,九成最终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现在历史重演,汽车工业作为全球产业链整合的典范,正被政治力量强行拆解。 关税大棒落下,摩根士丹利估算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将多支出5000美元;专家预测近两百万人可能失业,物流、销售、维修领域首当其冲。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