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8天!美国加税封签,车企哀嚎民众买单,这场博弈谁在受伤? 2025年11月

军师 2025-10-24 02:08:34

只剩8天!美国加税封签,车企哀嚎民众买单,这场博弈谁在受伤? 2025年11月1日快到了,美国政府说那天要推出新政策,对中国来的卡车和零件加征百分之二十五的税,客车也要多交百分之十,签证也收紧了,所有申请人都得回本国面谈,学生签证已经取消了好几千个,这些都定在11月1号生效,现在只剩八天了。 美国汽车厂买了很多中国零件,去年进口额有四千零二十五亿美元,五分之一来自中国,发动机、传感器这些关键部件很难换别的地方买,通用算过,成本得多花五十亿,福特也得加三十亿,这些钱最后都得老百姓自己出,摩根士丹利说,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得多花五千美元,找工作的人也会遭殃,专家预测会有两百万人丢掉工作,主要是搞物流的、卖车的、修车的这些活儿。 这话听着硬气,实则是给自己挖坑。美国政府喊着“保护本土产业”的口号,却没算清自家汽车业的命脉早跟中国供应链缠在了一起。特斯拉刚凭着“87.5%本土零部件占比”当上“最美国制造”冠军,转头就被曝出Model 3的中国零部件占比高达40%,连Cybertruck的电池正极材料都得紧急从中国采购。那些喊着“找替代供应商”的政客,怕是不知道发动机精密轴承的公差得控制在0.001毫米,中国工厂的良品率能到99.8%,东南亚作坊连一半都达不到。 车企高管们快愁白了头。通用的密歇根工厂里,工人们还在组装搭载中国传感器的SUV,厂长对着成本单叹气:“加税25%,要么车价涨一万五,要么我们裁员。”福特更惨,电动皮卡F-150的电机控制器全靠中国进口,找欧洲厂商报价直接贵了三成,还得等六个月交货。他们不是没试过转移产能,可建一条新的零部件生产线至少要两年,设备还得从中国买,根本赶不上11月1号的deadline。 最惨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芝加哥的单亲妈妈琳达本来攒够了钱买辆二手SUV送孩子上学,现在车价涨了三万,只能天天挤公交。得州的卡车司机汤姆更闹心,公司说加税导致运费涨了15%,货主减少了订单,他这个月的奖金直接泡汤。摩根士丹利算的五千美元年开支可不是虚数——车险、修车费、日常通勤成本全在涨,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两个月的房租钱。 签证收紧的刀子更扎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博士生张明,上周收到签证取消通知,研究了三年的新能源材料课题眼看要收尾,现在只能紧急联系香港的实验室转学。他删掉了社交平台上所有涉及专业的内容,还是没逃过审查。更荒诞的是,美国高校也跟着遭殃,麻省理工的工程学院院长公开吐槽:“少了中国学生,一半的实验室项目得停摆,这到底是限制谁?” 这哪是什么“贸易保护”,分明是拿国家经济当赌注的政治秀。政客们嘴上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实则把产业链当棋子,把民众生计当筹码。他们忘了2018年加税的教训——当年对钢铝加税,直接让美国制造业成本涨了12%,倒闭了三百多家中小企业。现在变本加厉搞针对性限制,只会让更多企业躺枪。 中方的反制早就有苗头,之前美国加征关税,中国立马对美产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要是汽车领域的摩擦升级,美国农民的大豆、玉米出口恐怕又要遭殃。全球供应链就像一张网,扯断任何一根线,都会连带着自己的手指疼。 八天的时间,够车企紧急开会,够留学生收拾行李,却够不上解决根本问题。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博弈,最终买单的却是两国的普通民众。所谓的“主动权”,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8
军师

军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