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了战报,

御史流芳悠久 2025-10-23 17:08:49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 2025年10月22日,俄罗斯和乌克兰各自发布了战报,俄方说打了140个目标,炸了137架无人机,乌方说打了108场仗,波克罗夫斯克一天就撞了45次,两边都说自己赢了,可地图上地没多一寸,镇也没少一个。   这倒不是说两边故意吹牛,而是战场已经到了消耗战的阶段,本质就是这样,每一组战报数据背后,都藏着两边攻防的战术思路和实力上的短板。   两边战报的统计标准不一样,这才是两边都喊“赢了”的直接原因。俄军战报的核心就是“防守反击的战果”,现在俄军本来就不是要大举推进,主要是守住已经占了的地方。   所谓的140个打击目标,多半是乌军的弹药库、无人机发射点、前线指挥站这些军事设施,炸掉这些就能削弱乌军的进攻能力。   137架无人机的拦截战果,更能说明俄军就是在防守,2025年6月就有过俄军一天拦49架乌军无人机的事,现在这个拦截数据也就是平时防守的正常情况。对俄军来说,只要守住现有阵地、把乌军的有生力量耗掉,就算达成了战术目标,自然就觉得自己“赢了”。   乌军的战报看重的是“能不能守住”的抵抗效果,说打了108场战斗,说白了就是乌军的作战路子,靠小规模的阵地战、巷战拖着俄军,不让他们往前推,根本不是要主动去抢地盘。   波克罗夫斯克一天45次攻防看着激烈,其实这地方早就成了拉锯战的焦点。它是顿巴斯地区的交通要道,从2024年开始两边就没停过打,2025年6月还出现过俄军一天伤亡1200人的惨烈场面。   乌军说的“赢了”,本质就是守住了关键的据点,把俄军的进攻变成了白费力气的消耗。这种“守住就等于赢了”的想法,也正好对应了乌军的实际情况,他们要靠西方援助,人手还不够,能拦住俄军不让他们扩张,就等于给以后反攻留了希望。   战报里这种“两边都赢”的假象,更深层的原因是战场已经陷入了深度消耗战,两边都没能力再大举抢地盘了。俄军虽然人口和资源本来就多,但打了三年,损失早就不小了。   俄罗斯独立媒体“媒体区域”和BBC俄语频道通过讣告、家属悼念这些公开信息核实,到2025年10月,俄军确认阵亡的人数已经有13.51万,这还只是保守的下限。   乌克兰总参谋部结合卫星监测和战场情报估算,俄军的总战斗损失,包括阵亡、受伤、被俘、失踪的,已经超过112万,西方情报机构也认可这个数字范围,单是2025年,俄军每个月平均损失就超过3万人。   伤亡太大,俄军也没法再用以前的战术了,早年还能用精锐部队突击,现在只能搞“肉浪战术”,派那些没怎么训练的志愿兵甚至囚犯去冲锋,先耗光乌军的弹药,再让精锐部队上。这种战术能维持小规模的进攻,但想抢大片领土根本不现实。   乌军也有自己迈不过去的坎儿。虽说有西方给的无人机和精准炮火支持,能有效打死冲上来的俄军,但人手不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反观俄军,靠着提高工资、放宽招募条件这些办法一直补充兵力,就算伤亡多,也能保证前线有人打仗。   这种“俄军耗得起人手,乌军耗得起弹药”的平衡状态,让两边在局部战场打得再凶,也始终没法彻底打垮对方。   2025年6月那场大规模的无人机攻防战就是个例子,俄军出动了近500架无人机和导弹空袭,乌军拦下来460架无人机和19枚导弹,两边都喊自己赢了,最后地界儿还是一点儿没变。   另外,两边的防御工事都建得相当完善了,想抢块地就更难了。俄军在自己控制的区域修了好几层防御工事,埋了大量地雷,还放了不少反坦克武器。   乌军则靠着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和无人机,搭起了立体的防御网。像波克罗夫斯克这种关键战场,两边的防御工事都修得密不透风,进攻的一方就算死再多的人,也只能在阵地前来回拉锯,根本没法真正占领。   这种局面,让战报里的“胜利”说白了就是战术上的数字游戏,和抢地盘的战略目标根本不沾边。   现在这种情况是俄乌冲突陷入消耗战僵局后肯定会出现的情况。俄军的“胜利”是守住阵地的防御成果,乌军的“胜利”是拦住进攻的抵抗效果,两边的统计逻辑都是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服务的。   当两边都只剩下消耗对方的能力,却没有彻底打垮对方、抢下地盘的实力时,所谓的“胜利”不过是僵持阶段的自说自话,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没完没了的伤亡和损耗一直在继续。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