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派锦衣卫去查沈万三,回报称沈万三家里吃饭的碗、筷子都是金子做的,库房里的银

地缘历史 2025-10-23 15:52:58

朱元璋派锦衣卫去查沈万三,回报称沈万三家里吃饭的碗、筷子都是金子做的,库房里的银子都堆不下了,而且顿顿大鱼大肉,奢侈的很。朱元璋听后大怒,亲自去沈万三家查看,结果傻眼了。   时间得倒回到一个初秋的早晨。天刚亮,锦衣卫千户急匆匆进宫递了一份密报。   朱元璋正喝粥,听得脸色一下就变了。   啥?沈万三这厮,吃饭用金碗金筷?猫都用银碗?库房银子堆得快顶到梁了?   他朱元璋当年讨饭时都没这么吃过,现在他是皇帝,也不过是瓷碗竹筷,沈万三一个商人竟敢这样造次?   那不是明摆着在挑衅天子威严?   朱元璋当场把碗往桌上一摔,冷哼一声:“明日,我亲自去看看!”   旁边的太监都吓得不敢喘气,他这是动真格的了。   可问题来了,沈万三不是一般人。   他虽然是个商人,却早就摸透了朝廷那一套。   锦衣卫刚走没多久,他府上的老管家,就从宫里眼线那边得到风声:皇上要亲自来了。   沈万三听完只说了一句话:“一炷香的时间,把这些金银,全给我藏起来!”   府里顿时乱成一锅粥。金碗、银筷、玉制茶盏,全都往地窖里塞,连喂猫的银碗都换成了破陶瓷的。   厨房里正炖的海参鲍鱼,全给倒了,换成家常咸菜炖豆腐。   池塘里的锦鲤也没能幸免,一网下去,全换成了鲫鱼、草鱼,看着就接地气。   不光换了摆设,沈万三还动了脑子。他知道,光藏还不够,得给皇帝一个“理由”。   于是他立刻让下人去城西买粮,在街口搭粥棚施粥,务必让百姓都知道这事。   “要让皇上看到我是在做好事,不是在显摆。”   第二天,日头刚升起,朱元璋带着几名心腹轻装出宫,直奔沈府。   一路上他脸色都没缓过来,心里憋着一股气。   可一踏进沈府,他就愣住了。   屋里没金没银,连像样的古董都没几件,倒是墙角那副破画卷,竟然还是他小时候在破庙里见过的观音像,怎么看都不像是什么奢侈之家。   吃饭的时候他更懵了。桌上一道青菜豆腐汤,两碟小菜,主食是糙米饭。   碗是青花瓷的,筷子是楠木的,连猫蹲在一边舔食的陶碗都有缺口。   朱元璋不信邪,起身直奔库房。他要亲眼看看那“堆到梁上的银子”。   可一推门,迎面不是银光闪闪,而是一股粮食的味道。   麻袋堆得满满当当,只有角落里几口箱子装着些碎银元宝。   沈万三低头说得很诚恳:“草民近日在城西设粥棚,已将一半家产换成粮食,另一半正准备捐给朝廷修补城墙。”   朱元璋走到窗前往外看,只见城西方向的确人头攒动,有施粥的队伍在忙活。   随行的锦衣卫低声回报:“陛下,那边百姓确实在排队喝粥。”   朱元璋脸上挂不住了,心里却更不踏实了。   他知道沈万三不简单,可这人到底有多深的心机,他还真摸不透。   临走前,他看了沈万三一眼,冷冷说了句:“你好自为之。”   沈万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这事还没完,皇上不会就此罢手。   果然,几天后,朝廷下旨,封他一个“通政使司右通政”的虚职,听起来好听,其实啥实权都没有   。还赏了一对玉如意——沈万三看着那对玉如意,心里却凉了半截。   “这不是赏赐,这是警告。”   事后,他对老管家低声说:“皇上没动我,不是因为信我,是因为没抓到把柄。”   朱元璋回宫后,仍旧心有不甘。他从不信一个商人会这么“清心寡欲”。   他知道,沈万三太有钱了,有钱就有势,有势就能引起动摇。   他不怕沈万三现在做什么,他怕的是他将来能做什么。   所以他要盯着,要压着,要让沈万三明白:你再有钱,也只是个商人。   沈万三心里也明白,这份“虚职”与“玉如意”,不是赏赐,是绳索。   他从那天起就开始逐步收缩生意,把家产分散,低调行事,尽量不再出风头。   这事过后,沈万三再没用过金碗银筷,连猫都改吃干粮了。   可要说他真怕了朱元璋?那倒也未必。   他懂得进退,更懂得:在这江山下,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

0 阅读:0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