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回应了!郑丽文20日当众表示,一定会去大陆交流,并且“什么工作都愿意做,什么人都愿意见”。 国民党前民代郑丽文的胜选,不仅是党内路线的一次转向,更像是迅速启动了,与北京之间一场关于未来对话框架的复杂协商。 这绝非简单的重启交流,而是一场围绕特定政治前提,通过不同战略渠道,并以争夺岛内主流叙事为最终目的的多层次博弈。 这次互动释放出的最清晰信号,就是双方对重启交流的“准入门槛”,进行了高度一致的再确认,郑丽文口中的两岸“通关密语”,和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所强调的“共同政治基础”,内容完全对得上号,都是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 其有效性在大陆19日的贺电,与郑丽文当天的复电感谢中,就已经被激活和验证,这不仅仅是国共高层互动的“敲门砖”,更被设定成一种有排他性的政治资格认证。 郑丽文拿着它,为将来可能的“蓝白合作”划下了一道关键“分水岭”,等于在说两岸政策是没得商量的底线,同样北京也明确将此作为,冻结官方往来的决定性因素,点名台湾海基会要想恢复对话,民进党当局就必须接受“九二共识”。 北京清晰地亮出了,一种双轨并行的对台“战略”,一边是党际交流的“热线”,另一边是官方渠道的“冰封”。 国台办对郑丽文愿意访问大陆的表态,反应相当积极,直言愿意加强高层往来,保持良性互动,郑丽文也聪明地将自己初访大陆的身份,定位在“国民党主席”。 这精准地对接到了北京设计的党际交流”轨道“上,维系了一条绕开台北官方的沟通渠道,至于另一条“轨道”则完全是”冰天雪地“。 针对海基会董事长吴丰山近期希望重启两会协商的喊话,北京的态度就毫无转圜余地了,再次强调官方沟通的大门,对不认“九二共识”的民进党当局是关死的。 这种战略上的“切割”,让北京在维持对台高压姿态的同时,又能选择性地与岛内特定政治力量接触,从而在战略上分化并影响台湾内部的政治格局。 郑丽文抛出的两岸新路线,最终“战场”不在海峡对岸,而在于重塑台湾内部的政治叙事与民意走向,她开宗明义,首要任务就是“凝聚台湾主流民意”,要把“两岸和平”打造成社会共识。 为此她火力全开,将赖清德当局的路线,描绘成导致“空转内耗”的“死胡同”,断言其“抗中路线”已经失灵,甚至撂下狠话,如果“执迷不悟”就应该被民众“换掉”。 这场叙事争夺战,就是要将国民党塑造成带来和平与发展的唯一选项,郑丽文提出的“两岸强强联手”,被包装成是给台湾年轻人,提供“多一条出路”的实在方案。 而这场戏的高潮,则体现在“让台湾人自豪说我是中国人”这个极具感染力的口号上,这不仅是对民进党当局被指试图“斩断中华元素”的直接回击,也巧妙呼应了北京团结台胞,“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号召。
两岸需要和解吗?——据报道,记者问郑丽文:“如何看北京贺电中的‘推进统一’?”
【2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