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三年,才想明白一个事儿:光把人赶跑,没用。 人家回头喘口气,换身更好的装备,

薄荷共谈社会 2025-10-23 11:08:14

打了三年,才想明白一个事儿:光把人赶跑,没用。 人家回头喘口气,换身更好的装备,又回来了。你呢?你原地傻站着,子弹少了一堆,人也累得够呛。 这不就是俄乌战场最真实的写照吗? 一开始都以为是闪电战,结果打成了消耗战,一耗就是三年。俄军的火力是猛,一次次把乌军从阵地上轰走,占了不少地方。可占了又怎么样?乌军主力一撤,转头就在后方重整旗鼓,过几个礼拜,又是精神抖擞的一条好汉,手里的家伙什儿甚至比上次还好。 这叫什么?这叫无效进攻。你打你的,我撤我的,你占你的,我回头再来。就像打地鼠,你刚把这个锤下去,那个又冒出来了,永无宁日。 说白了,就是把“击退”当成了“胜利”。 咱们老祖宗在几十年前的解放战争里,就把这事儿玩得明明白白。三大战役,尤其是淮海战役,核心思想是什么?不是抢那个大城市,不是占那片地。 是“歼灭”。 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你成建制的精锐部队给我围起来,一口一口地吃掉。我不要你的地,我要你的命。打掉你的指挥系统,瓦解你的组织能力,让你剩下的兵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 这才是釜底抽薪。根都给你刨了,你还怎么长? 反观现在的俄军,战术太耿直了,就是正面硬推。乌克兰学聪明了,不跟你硬碰硬,你来我就化整为零,利用地形跟你周旋,等你补给跟不上、人困马乏了,我再反咬一口。 这场拉锯战,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谁的拳头更硬,是谁能先打断对方的“再战能力”。 只要乌克兰的有生力量还在,只要西方的援助还在输血,这场仗就永远看不到头。 这三年的学费,交得太贵了。它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代战争,不是抢地盘的游戏,而是彻底打断对方的脊梁骨,让他再也站不起来。 击溃一百次,不如歼灭一次。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薄荷共谈社会

薄荷共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