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去王府井Apple Store,我惊了—— 不是因为排长队,是大家都围着台“薄得能透光”的手机,摸得不肯撒手。 那台手机,是刚在国内开售的iPhone Air。 10点开门后,店里一半人举着取货码,一半人凑在展示台戳屏幕。有个大哥攥着自己的17 Pro念叨:“这手感像捏着片冰,比我那‘砖’轻太多!”但他也说,“性能还是Pro稳,等降价了买个当备用——总不能拿薄当饭吃。” 我伸手摸了摸,5.6mm的机身真的薄到能感觉到边框的弧度,天蓝色在太阳下泛着点雾感,比之前的海军蓝柔和十倍——店员说这颜色今天卖得最火。 转头问店外收机器的黄牛,他直摆手:“Air现在破发了,收都不收!今年最赚的是Pro Max,标准版到现在还溢价呢。” 其实苹果的算盘很清楚:用Air补Pro系列的“超薄空白”,但为了5.6mm的厚度,砍了续航、单摄,连扬声器都缩了一圈。7999的价格,说贵不贵,但要论实用,真不如加钱上Pro——毕竟没人会为了“薄”,天天带着充电宝出门。 我站在店门口晒着太阳想,Air更像个“好看的小玩具”:摸起来爽,拍照、续航却得妥协。 要是你,会为了这“薄到离谱”的手感,买台Air当备用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