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扎堆来华“淘金”?中国金融开放藏着大变化 “十四五”这几年,中国金融市场悄悄换了新玩法。从过去的“通道式开放”变成了“制度型开放”,外资机构跟赶集似的往中国跑,连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界“奥运会”Sibos年会上,中资机构都成了亮眼的主角。 10月初的Sibos年会特热闹,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当场说要和SWIFT深化合作,这态度看得全球金融圈都点头。再看实打实的数据更直观: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了点,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都来了。境外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10万亿元,80多个国家的央行把人民币放进外汇储备,这吸引力可不是吹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以前总觉得金融开放离自己远,其实变化就在身边。就说外资机构,摩根大通在这儿拿到了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公司牌照,等于说国外的金融服务现在能直接落地。为啥外资敢这么砸钱?主要是中国市场太稳了,国际形势再折腾,咱这儿经济韧性摆在那儿,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购买力都是美国的1.6倍,这么大的盘子谁不想分杯羹? 而且开放不是光开个门,而是改了规矩。以前外资进来可能要走各种“小路”,现在改成了“高速公路”,像沪深港通扩容、债券市场统一开放,都是按国际规矩来的。汇丰银行的人都说,现在引资的量和质都上去了,这就是制度改对了的效果。 现在金融管理部门还在琢磨新政策,要复制自贸区经验,优化外资准入。 有人说这是“引狼入室”,会冲击本土机构。但换个角度想,能同台竞技才说明市场真的强了,不是吗?中国外资 中国金融国际化 外资动向 国际资本流入 作者声明:素材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