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一旦开战,中国的策略就是“壮士断腕”:用沿海经济带,换掉美国整个亚太霸权!戴旭上校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最多是发展重心西移,但美国的代价,将是其遍布日韩的41处军事基地被彻底清除。 几十年来,美国在亚太地区织下了一张由军事基地组成的网。从日本、韩国到一些盟友的国土上,总共有四十多处重要基地,它们像一颗颗固定的钉子,把美国的力量牢牢插在中国周边。 这些基地不仅提供驻军,还能让美国随时调动航空兵、海军甚至情报网,是它在这一片海域保持优势的根本。 但这种布局有一个致命问题它们是固定不动的,一旦爆发战争,这些基地就会成为最容易被瞄准的目标。 “壮士断腕”的狠劲就在于此,如果中国倾尽全力打掉这些基地,美国在亚洲的前沿力量将瞬间瘫痪,航母没有港口停靠,飞机失去起降点,军事反应时间会被拉长到无法压制局势。 对美国来说,这样的打击不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可能动摇它苦心经营多年的亚太盟友体系。 要敢于下这样的决心,必须有不怕承受损失的底气。沿海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一旦战火烧到这里,损失可想而知。 但过去二十多年里的西部发展,已经给中国提供了这种底气。今天的西部经济总量比十几年前翻了倍,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物流枢纽早已将这里与全国连接成一体。 从能源资源到高科技产业,都在快速成长,把昔日的偏远之地变成了坚固的战略后方。这意味着,哪怕沿海承受冲击,中国依旧可以从西部维持工业生产和对前线的支援。 一旦这种战略被执行,之后的变化是连锁式的。首先倒下的,是那四十多座基地。然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前哨基地国会突然暴露在风险之下,美国的保护伞被掀开,他们必须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依赖。 在军事威慑瓦解后,美国在亚太的政治影响力也会随之下降,长久以来的盟友关系出现裂缝。 再往后,美国全球范围的盟友体系都会开始质疑它的能力,甚至可能加速从美元体系中寻找替代方案。 这种局面推到终点,就是世界格局的大转向。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将不再由美国握在手里,中国会在这一片海域拥有更多主动权,而全球也会进入一个多强并立的新阶段。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成为新的单一霸主,而是意味着旧的单极时代被彻底打破,未来的竞争和合作将比任何时候都复杂。 “壮士断腕”听起来残酷,但在极端情况下,它是一种用巨大代价换取根本性安全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否会出现,取决于局势的走向和中国的战略判断。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支撑这种决策的条件,真正的考验只是在于何时按下那个开关。
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账号发布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特朗
【38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