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动用42个国家级的单位攻击我们的授时中心,原来是从这里找到的漏洞。不得不说,真是太大意了。 所幸的是我们防备较好,才没有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授时中心可不是简单“报时”的地方。咱们平时开导航找路、刷信用卡付款、工厂里的生产线运转,甚至电网输送电力,全得靠它发出来的“时间信号”校准。去年有次南方某城市电网因为局部时间同步出了小问题,就导致三个区停了40分钟电,超市冷柜里的肉都差点化了——这还只是局部小故障,要是全国级的授时系统被攻破,后果真不敢想。 这次被盯上的漏洞,其实不是什么高精尖的技术缺口,反而是个容易被忽略的“老问题”。早期授时中心为了方便和一些科研机构、地方企业对接数据,留了个临时的外部接口,后来虽然主要系统都升级了安全防护,但这个“不起眼的小口子”没及时彻底封堵,还在用老版本的安全协议。美国那边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摸清了这个情况,42个国家级单位里,有负责网络攻击的专业团队,还有专门分析基础设施漏洞的机构,联手盯着这个点反复试探,差点就钻了空子。 咱们能防住,靠的可不是“运气”。授时中心早几年就建了实时监测系统,24小时盯着所有数据接口的流量变化。那天系统突然报警,发现有大量异常数据从那个老接口往里闯,技术团队第一时间就切断了这个接口的外部连接,同时启动了备用授时通道——咱们现在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时间信号做备份,主系统一旦有问题,备用系统能在几秒钟内接上来,一点都不耽误事。后来技术人员复盘,说要是晚个3分钟切断连接,对方可能就会篡改部分区域的时间校准数据,到时候局部的导航、金融交易说不定就会出乱子。 美国这么大动干戈对付一个授时中心,其实藏着心思。这些年他们总怕咱们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赶上,就盯着电网、通信、授时这些“命脉”下手。42个国家级单位联手,花这么大成本攻击一个技术漏洞,不是欺负人吗?而且这种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本身就不符合国际规则,说穿了就是想通过搞乱这些基础服务,影响咱们的正常发展。 好在咱们早有防备,不仅堵上了这个漏洞,还把所有外部接口都重新排查了一遍,连合作的第三方设备都做了安全升级。经这么一闹,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授时中心的重要性,也看清了某些国家的真实面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0月19日,美国攻击中国授时中心,离爆点只差一步之遥了!国家安全机关公布消
【8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