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的30%改为人民币结算,成功压低了铁矿石价格。 必和必拓(BHP)接受部分人民币结算的决定,并非一次孤立的商业妥协,而是旧有铁矿石贸易体系压力下的一次结构性断裂。 这一事件是多重力量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背后是失衡的利润分配、崛起的买方权力、瓦解的供应垄断和成熟的金融替代方案。 在冲突爆发前,美元定价体系的内在经济矛盾已为自身埋下崩溃的伏笔。尽管铁矿石年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9亿吨,矿业巨头BHP的财务状况却显示出脆弱性。 在2025财年,其调整后利润呈现出显著下滑态势,同比降幅达26%,降至近五年来的最低谷,这一情况着实令人忧心。 作为支柱的铁矿石业务,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大幅下滑。降幅高达24%,从以往水平降至144亿美元,这一态势清晰地表明该业务正面临着颇为严峻的盈利压力。 这揭示了旧体系对持续高价的过度依赖,一旦价格波动,其盈利模式便难以为继,甚至股价在禁令后单日下跌超过4.8%。 与此同时,身为全球最大消费主体的中国钢铁行业,处境着实堪忧。其平均利润率竟仅维持在1.5%的低位,发展态势令人忧虑。 这种极度失衡的利润分配,决定了中国市场必然会寻求改变游戏规则以求生存,这为其后续的强硬立场提供了根本动机。 如今之中国,远非仅为全球最大买家。凭借系统战略布局,中国巧妙化巨量采购为规则制定之关键话语权,于世界经济舞台尽显强大影响力,熠熠生辉。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的成立是关键一步,它整合了全国约40%的铁矿石进口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超级买家。 2025年9月,CMRG于谈判过程中,清晰明确地提出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并采用中国“北铁指数”来定价的要求。 BHP最初不仅拒绝,还试图将2026年合同价上调15%。中方反制举措雷厉风行且精准无误。CMRG果断下令国内钢厂,即刻暂停采购BHP以美元计价的矿石,彰显了应对之策的及时性与针对性。 禁令的影响范围甚至延展至海上,12艘正处于航行途中的BHP货轮遭禁止靠港,如同被无形枷锁束缚,只能在海上徘徊。 这直接打击了BHP的库存和现金流,其在黑德兰港的库存一度堆积至历史高位。禁令推行仅七日,10月9日,BHP便选择妥协,认可了中方提出的核心诉求。 BHP之所以最终妥协,不仅因为买方强大,更因为其所依赖的卖方垄断地位已从内外被侵蚀。 其主要竞争对手——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力拓,早已经认可并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在贸易结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展现出对人民币的信任与接纳。BHP在坚持美元结算上已是孤家寡人。 澳大利亚第三大矿企FMG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它不仅全面采用人民币交易,还向中国银团借贷142亿人民币用于项目建设。 这一系列举措,充分彰显了其与中国市场联系之紧密。这种同行的转向,使BHP的强硬立场失去了行业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多元化战略成效斐然。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进口格局不断优化,各类资源广泛引入,为经济的稳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澳大利亚铁矿石于中国市场的份额,曾达67%的峰值,如今已滑落至48%。 这一变化,既反映市场动态,也暗示着竞争格局的悄然重塑。更重要的是,几内亚储量50亿吨的西芒杜铁矿即将投产,年产量可达1.2亿吨,俄罗斯的高品位铁矿也能直运中国。 任何规则的改变都需要可行的替代方案。人民币结算能从一个诉求变成现实,得益于其背后成熟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87个国家,将结算时间从24小时大幅缩短至2小时。 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的“北铁指数”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庞大的期货成交量,为市场提供了替代普氏指数的定价基准,从根本上挑战了旧的话语权。 此全新方案于经济层面而言,对双方皆裨益良多。 它巧妙平衡了彼此的利益诉求,在经济合作的天平上,为双方都增添了沉甸甸的砝码,实现互利共赢。于中国企业而言,此举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极大降低运营成本。 经估算,每年能够节省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开支,助力企业在经济浪潮中稳健前行。对BHP来说,收到的人民币可以直接在华采购设备,或便捷兑换,预计能将资金周转速度提升35%,带来可观的额外收益。 BHP的让步是商业逻辑的胜利。它宣告了依赖信息不透明和供应垄断的美元定价旧时代的落幕。 当全球最大的买家完成了内部整合,开拓了多元供应,并建立起一套独立高效的金融与定价体系时,话语权的转移便成为必然。铁矿石贸易,已经驶入了人民币计价的新航道。 信源:澳铁矿巨头接受人民币部分结算,撼动美元定价霸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人民币结算撼动铁矿石格局,必和必拓低头改写贸易规则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21 12:00:31
0
阅读:38